大地震周期不确定性高 学者吁日常防震措施应落实
学者吁日常防震措施应落实。(图/shutterstock)
台湾地处板块挤压处,地震出现频率频繁,今凌晨规模6.6强震加上后续数十起规模3到5不等余震,让民众相当担心。学者表示,地震致灾程度和人口密度有正向关系,相同规模的地震会为人口稠密的西半部带来严重致灾,由于强震出现的周期不确定性太高,具体落实平时防震工作更为实在。
地震测报中心表示,该起规模6.6地震为今年截至目前最强震,是菲律宾海板块碰撞欧亚大陆板块所致,但规模超过6的地震的区域通常位于更偏北方,这次震央位置规模超过5以上地震并不少,但6以上就相当少,预估3天内会有规模5.5以上余震出现。
台大地质系科学系特聘教授吴逸民表示,过去平均10年就会有灾害性地震,但以921大地震为例,发生前确实有一段地震相对平静的期间,发生后虽然有许多余震发生,但之后也进入一段大地震较少的期间,这是有观察到的现象。
吴逸民指出,西半部断层都是靠近地表,若浅部断层出现错动,对我们影响更直接,同样规模的地震就可能带来严重灾害,台湾地震模型能够评估每个断层出现地震的机率,但因为我们没办法知道下一个大地震何时会来,民众购屋时只要挑抗震力足够的房子就必过于担心,即使出现大地震,房子虽然会被破坏但不会倒塌,不必过于担心。
台湾地震科学中心执行秘书郭陈澔表示,地震致灾程度和人口密度有正向关系,东半部因为地广人稀高楼少,出现的灾害通常不会太严重;西半部断层较浅,以1906年嘉义梅山断层出现7.1大地震为例,当时造成严重灾害,但因为以前调查方法不是那么精准,解析与尺度都会有落差,是否判断真的有「百年一周期」还是相对困难。
至于是否我们的地震和国外的地震有连动关系?郭陈澔指出,全球地震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有连动关系,当一个地方出现地震,震波传送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时,假如该区域的地质条件相对比较不稳定,那就会产生错动,但是否会出现大地震还是回归到地质条件。「就像每个人耐痛程度不同,人就是地区」。
郭陈澔指出,东半部本来就是位于活跃板块附近,地震活动本身就多,加上断层较长规模也较大,尤其台湾70%的地震都是出现在东部,因此大地震是可预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