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的小桃源 荣星花园公园萤火虫、凤头苍鹰都回家

救活劣化湿地,荣星公园生态复育指标。(图/台北市府提供,下同)

地方中心/综合报导

为推动公园生态化,台北市府与荒野保护协会及在地里民携手复育萤火虫逐渐消失栖地,不但成功让荣星花园公园萤火虫、凤头苍鹰水生昆虫都回来,还经常可见候鸟流连造访,目前已有33种以上鸟类、50种昆虫及其它32种生物族群在生态池栖息,加上全公园224种植物,生态程度媲美山林,成为都市内生物栖地。

荣星公园早期拥有非常自然的环境条件,根据当地耆老表示,以前荣星生态池瑠公圳水路经过时,除了有萤火虫外,居民白天将钓组勾蚯蚓,傍晚就可以带鱼回家加菜,可见生态及鱼种的丰富,虽然现在水圳不复存在,但湿地仍保持着其生态跳岛功能,蕴育及守护着近山的昆虫及鸟类,对复育生态有极重要的影响。

公园生态化成功的背后,不仅有荒野保护协会及大安森林公园之友基金会公民团体的参与,二年来连续三期培训在地志工,已成为公园生态守护的主力,才得以让萤火虫及凤头苍鹰等生态指标物种永续生存。荣星公园里经常可见亲切笑容巡守志工,耐心地向民众分享说明公园生态的重要性细心地观察记录生态的变化、水位高低、主动清理可能危害生态的障碍,其珍爱环境之情成功感染市民环境意识,为都市公园留下人与自然友善互动的美好风景

公园处处长黄立远表示,以公民参与方式推动公园生态化,荣星花园公园为成功的典范,除了栖地营造,公民团体每个月与里民志办理工作假期,以及分区管理保护生态不受人为干扰。营造荣星花园公园生态池为理想的环境教育场域。未来公园处将透过与公民团体的合作,期望能一区一生态公园并朝向环境教育发展努力。

公园处荣星生态守护志工队大队长刘碧鹃表示,参与栖地复育前经过荣星都仅是匆匆一瞥,从来都不会注意水池有什么。而栖地营造成功后,每天经过都想看一下今天凤头苍鹰有没有来洗澡、有那些过境的候鸟、晚上萤火虫出现几只,这里充满着生机及新奇。

荒野保护协会台北分会表示,荣星花园公园的萤火虫复育计划经过两年的努力,过程中从生态池复育规划社区守护志工培训到在地学校生态种子培育,环境教育到栖地守护,每一次、每一步的挥汗,一路走来虽然艰辛,但成果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