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出手增持仍无力回天,粤开证券被调降至基础层
作为新三板为数不多的挂牌券商之一,即便有大股东掏6000多万增持相救,粤开证券仍未能保住创新层公司身份。
据全国股转公司最新披露,粤开证券等11家公司因连续6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触发降层情形,将自12月11日调入基础层。
粤开证券原名联讯证券,自2014年8月挂牌新三板,2020年5月进入创新层。二级市场上,公司股价长期低迷,每股面值徘徊在1元上方。今年3月,公司股价曾跌至0.75元的阶段低位,在10月初盘中一度升至2.7元。
因股价长期低迷,粤开证券多次陷入降层危机,控股股东也曾出手相救,最终无力回天。据披露,截至9月24日,控股股东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开控股”)已增持约6469万股,已增持金额约6403.17万元。
另据Wind统计,年初至今,粤开证券股价累计下挫18.18%,累计成交20亿元。而“924”行情以来,粤开证券股价有所回暖,行情启动至今股价累计涨幅达17.39%,累计成交12.88亿元。
屡屡陷入降层危机
截至12月5日收盘,粤开证券股价报收1.08元,涨4.85%,总市值35.88亿元。
目前,除粤开证券之外,新三板挂牌券商还有东海证券和国都证券,后者与浙商证券的合并正在推进中。
对于此次被调至基础层,粤开证券称,公司目前经营状况稳定,不存在重大经营风险。上述事项对公司经营未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近几年,粤开证券的股价长期在1元上方。股价长期低迷之下,粤开证券年内多次披露降层风险提示,几番挣扎之后,该公司最终难逃降层命运。
2月初,粤开证券股价水平已不足1元,3月18日盘中更是创出阶段新低(0.75元)。当月月底,粤开证券称,截至3月25日,公司已连续30个交易日股票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
根据规定,创新层公司连续60个交易日股票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股转公司将其调整至基础层。同时,被降层的公司在12个月内不得再次进入创新层。
粤开证券站在降层边缘之际,大股东出手增持。公司4月2日表示,控股股东广开控股拟以自有资金,增持股数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增持金额根据实际增持价格及增持股数确定。
此后,粤开证券股价小幅回暖,降层危机解除。4月25日,粤开证券股价收于1.03元,公司同日公告称,前期触发降层的风险情形已解除,被调出创新层的风险亦解除。
但仅两个月之后,降层危机卷土重来。粤开证券6月28日再度表示可能触发降层情形。几天后的7月1日,因股价重回1元水平,上述风险解除。
今年8月、9月,粤开证券再度陷入降层危机。最终,自9月24日以来,因公司股价连续6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每股面值,被全国股转公司作出降层决定。
控股股东的出手“相救”也宣告失败。根据公告,截至9月24日,广开控股已增持约6469万股,增持比例1.95%,增持后的持股比例为49.19%,当前持股量为16.34亿股。
另据Wind统计,年初至今,粤开证券累计跌幅近18%,累计成交额20亿元。而“924”行情以来,粤开证券股价有所回暖,行情启动至今股价累计涨幅17.39%,累计成交额12.88亿元。
业绩承压,高管变阵
降层以外,粤开证券面临的业绩压力也不小。
从业绩表现来看,近三年,该公司营收逐年下滑,2022年净利润降幅超过七成,2023年净利润同比小幅回升。
据年报,2021年至2023年,粤开证券营收分别为12.04亿元、8.02亿元和6.85亿元,净利润1.06亿元、0.31亿元和0.34亿元。
从主营业务来看,2023年,除投行之外,粤开证券其他业务板块收入均下滑,私募股权投资收入降幅最大,超过七成,自营业务收入降幅也接近三成。
年报显示,2023年全年,公司财富管理、证券自营和资管业务收入分别为4.88亿、0.8亿和0.2亿,分别同比下降12.74%、29.65%和5.1%。
上述年份,粤开证券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营收-0.27亿,同比减少75.74%,公司解释称,主要系受市场行情影响,私募股权项目公允价值下降所致。
不过,公司投行业务收入逆势增加,2023年实现收入1.01亿元,同比增幅超过两成。
粤开证券也有意拓展投行业务。据公开报道,粤开证券计划对投行和财富业务条线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包括业务线一级部门的更名、部门职责变更等。
人事变动方面,今年以来,粤开证券高管层持续调整。
年初,1月中旬,时任总裁王保石因年龄原因辞职,粤开证券宣布启动总裁全球招聘。
9月初,崔洪军被聘任为公司总裁,此前曾担任东方证券承销保荐首席执行官、财务总监。10月底,粤开证券聘任雷杰为公司联席总裁,聘任杨新为公司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