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C919商业首飞 6成零件国产化

中国东方航空使用大陆商飞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开启首次载客飞行,于28日上午10时32分,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新社)

中国东方航空28日上午使用中国商飞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飞往北京,130多名旅客率先体验这款大陆国产大型客机的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然而,C919虽被称为「国产大飞机」,但许多零组件事实上仍仰赖西方企业,国产化率约60%。

28日上午10时32分,东航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中午12时31分顺利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多家陆媒称,此次飞行标志着C919「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大陆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而从29日起,东航C919大型客机将在上海虹桥至成都天府航线上实行常态化商业运行。

大陆央视新闻报导,C919大型客机是大陆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财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首飞任务坐在第一排的分别是大陆民航局长宋志勇、中国商飞董事长贺东风、东方航空总经理李养民,及工信部部长金壮龙。

另外,C919飞机公务舱、经济舱均选用完全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陆制客舱座椅。8个公务舱座椅为全铝合金框架结构,前后座椅间距超过1公尺;156个经济舱设计采用3-3布局,中间座位比两边座位宽1.5公分。

经过10多年研发,C919大型客机于2022年先后取得大陆民用航空局发放的型号合格证与生产许可证;飞机同年12月9日交付东航,并进行了总计100小时以上的验证飞行,获颁相应的运营许可,批准C919展开商业运行。

然而,C919许多零组件仍仰赖奇异、赛峰集团等西方企业。据《第一财经》此前报导,C919在核心系统、零组件对国外的依赖程度较高,例如飞机的动力系统、航电飞控系统、燃油系统、电源系统、起落架等关键领域,有些是由中外合资企业制造,有的直接采用国外成熟的产品和技术,「产业链国产化率仍有明显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