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爆品一度变赔钱货 全家抢救霜淇淋7年大作战
「2014年时,我们一家店一天可卖出2,000支霜淇淋!」全家生鲜现做调理部部长林鸿成(右2) 自信表示,今年很有机会重返当时盛况。(商业周刊摄影・郭涵羚)
近日,台湾各地都开始出现今年新高温,除了宣告夏天正式来临,更象征着另一层产业意义:超商冰品战正式开打!
根据统计,台湾只要气温超过25度,便利商店的冰品销量就会开始攀升,而平均每上升5度,销量就会再增加1成到2成。
疫情期间人人戴紧口罩、减少外食,现做冰品根本无用武之地,直到今年走出疫情阴霾,这领域的竞争才走向白热化。
超商双雄早已为了今年夏天提前布局。统一超重新买机台研发,要让「童年回忆」思乐冰大举重回市场。
而曾经掀起全台霜淇淋热潮的全家,走过销量暴跌到剩1成的低谷,练兵7年,近日又靠着木瓜牛奶口味横扫各大社群。今年全家霜淇淋的预估销量,可望重返全盛时期的4千万支。
超商双雄究竟如何打这场仗?他们的策略其实高度一致:找出商品最难被取代的「附加价值」!
我们先来看全家的故事。时至今日,许多人应都还对2013年、由全家主导的那场「跨通路霜淇淋大战」印象深刻。
当时,除了其他3大超商,就连顶好、Ikea等零售业者们也都纷纷跟进贩售,消费者人手一支霜淇淋,站在店内先拍照、再享用的画面,也俨然成为日常风景。
「霜淇淋真的是让全家一战成名,可以说是它奠定如今网路声量、创新地位的起点!」欧特仪总经理、前商发院经营模式创新研究所副所长李世珍形容。隔年2月,也是全家股价首次超越统一超。
前所未有的热潮,让他们快马加鞭布点,机台从最早的4百多台,半年内扩增至1千8百多台;由于供不应求,其供应商南侨会长陈飞龙更拍板斥资8亿元,设立全家专用的霜料厂,还从海外新购入两台饼皮机。2014年年底,全家霜淇淋年销量即突破4千万支,打破鲜食类单品最高纪录。
多数媒体报导都停留在此,然而,这个故事的后半段发展,却鲜为人知。
「事实上,(霜淇淋)掉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说是腰斩再腰斩,」全家生鲜现做调理部部长林鸿成坦言。由于市场竞争太激烈,短短两年内,霜淇淋就由盛转衰,暴跌至6百多万支,有时一间店甚至整天卖不到1支。加盟主也开始主张撤掉霜淇淋机,因为若加上清洗机台、倒掉剩余霜料的成本,这项商品甚至是负毛利,不仅没带来营收,还直接倒赔!
眼看霜淇淋的价值似乎已发挥殆尽,零售业者们开始纷纷退出市场。
「我们也有召开过主管会议,讨论要不要收掉,把机台卖一卖,」林鸿成透露。当时,全台贩售门市已经从1千8百间掉到8百间,每周都得写检讨报告,再加上长达3年的负毛利,停损似乎是最佳选择。但是,全家总经理薛东都却用一句话,硬是保住了它:「它的价值,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这是「品牌差异化」的考量。对过去长年位居超商老二的全家而言,这是它第一个真正取得发球权的商品,一来它已投资机台,取得供应链端优势;二来它已经率先打出「全家=霜淇淋」的品牌声量,享先行者优势;而第三、也最重要的一点:霜淇淋因为造型讨喜,颜色多变,享有这个时代最难能可贵的社群打卡优势。宁可赔钱,也要把它抢救回来!
从此,全家展开了长达7年的霜淇淋大作战。
他们的第一步,先从平息加盟主不满开始。为避免霜淇淋机台被越来越多加盟店尘封,总部兵分两路,做了两件事:研发团队透过重新开发,将霜料的保存期限、机台的清洗周期都拉长一倍,先求减少店员劳务;营业单位则在进行大量内部沟通后,赋权第一线,给各店「自行决定霜淇淋促销日」的权力。
「释出权力的主因,是为了降低加盟主疑虑,」林鸿成解释,由于机台每两周就得清洗一次,门市最怕的就是清洗日来临,里头的霜料却还没用完,只能倒掉。与其白白浪费,不如让各店自行做主,以促销价卖给消费者。
由于每家门市发动时间不一,供应量也不定,竟意外成为网路热门话题,「最重要的是,毛利终于转正了!」他笑道。
第二步,是找出「创造新口味」的SOP。引发社群讨论的关键是新奇、变化、限量,而据全家内部统计,他们在10年内共推出了108种口味的霜淇淋,等于一年超过10种,数量高居零售业之冠。
「因为霜淇淋基期已经太低,没什么好怕的了,我们就把新口味开发交给一个菜鸟替代役男,看年轻人会不会有新突破!」林鸿成大笑。
他口中的「替代役男」,是生鲜现做调理部鲜食采购经理蔡志宗。当时,蔡志宗正在服役,才刚进入全家半年,就接下了这个棘手任务。也正是他,透过旅游中找素材、从门市现有商品找灵感等方式,催生出了2018年之后的铁观音、仙人掌、金色三麦啤酒联名等霜淇淋「爆款」口味。
灵感有了,但后续开发的难度更高。由于霜淇淋是由全家提案、日本日世(NISSEI)开发机器、南侨制造霜料,为三方跨国合作的产品,经过7年磨合,三方终于抓出一套缜密的产制流程——全家发想出点子后,立刻交由日世团队开发,若碰到特殊原料,例如澎湖仙人掌、台湾的芒果和木瓜等,则必须空运到日本。日世做出初步配方后,全家开始准备上市规画等一系列行销提案,南侨则同步测试打样,确保该霜料可大规模生产。
几乎每个口味都有不同关卡得克服。皇家可口(南侨子公司)协理兼产品开发处处长颜铭祯回忆,例如仙人掌口味,原料来自果酱,就有大量的果肉得事先滤除;又例如前述的啤酒口味,由于原料中必须加入大量啤酒,但经过高温杀菌后,啤酒不仅可能风味改变,还会产生大量气体和泡沫,整桶几乎无法搅拌,「那是难度最高的一次,至少花了半年才做出来!现在大家都熟练了,(整套开发时程)大概4到6周就能做完。」
找出大量生产新口味的机制后,第三步是持续强化「社群打卡诱因」,也就是从特殊造型和限量联名下功夫。
自2021年开始,全家主动向日世提议,不定期将部分机台的塑料口送回日本,透过重新打磨,就能挤出圆滚滚、蒙布朗等不同形状的霜淇淋,甜筒外观也由最一开始的花型,不定期改为限量黑色饼皮、粉红饼皮等。
而去年开始,和网红滴妹、古娃娃、千千等合作的联名霜淇淋,更首度采取「同时有多种口味在不同分店出现」的策略,让消费者宛如跑大地游戏般,得自行寻找、搜集、组合。
这难道不会让顾客不方便,或违反便利商店向来强调标准化、高度复制的原则吗?
「其实正好相反,我们发现在社群时代,『个人化』才是让人想分享的关键!」全家公共事务暨品牌沟通室部长吴采桦分析,无论是买到特殊口味组合,或店员挤出的形状很奇怪,这种个人独有的体验,相较于超商中其他99%规格统一的商品,反而更有助于传播。
「全家很早就看出了霜淇淋之于便利商店的意义。它当然是冰品,也是解渴的工具,但它更重要的附加价值,是社群力!」李世珍总结。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商业周刊18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