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护照靠1招辨人真伪 网惊呼好美:古董级文物
网友分享一纸大清护照,上面注记是一名七岁儿童要从厦门搭船前往台湾。(图/翻摄爆废公社公开版)
透过文物可以理解历史演进,一名网友近日分享一张清朝发行的护照,由于当时技术限制,护照上仅有文字叙述,海关人员也只能透过外貌描述判定持照人身分,让不少人大开眼界。
一名网友在脸书社团「爆废公社公开版」发文,分享一张光绪年间发行的大清护照,该纸本护照为大清国福建泉州厦门海防分府核发,同意旅客从厦门搭乘轮船前往台湾,护照内明确注明旅客个资,包括姓名、年纪、职业、住址,外观部分则以身材、面色、眼色、有无异相作为辨识依据。
大清护照样式引起网友讨论,「哇塞,毛笔字好美」、「古董级的护照」、「异相全应该是没有残缺吧」、「七岁而已,身材是能有多长啦」,也有人赞叹「保存的真不错」、「可以存留到现在还这么清楚,不容易欸」、「应该可以捐给博物馆」。
根据维基百科介绍,1840年以后,清朝政府碍于与西方强权各国的不平等双边条约,开始授权驻在中国境外的领事馆或海关,为中国人(包含华侨)发放型式不一的护照,这是以「单人单纸」中国护照的成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护照并无照片等设置,为了正确辨别持照人真伪,中国护照多为以文字描述持照人的体貌特征,如身高,体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