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森窗口」来临 AI战机美中大较量
(图/翻摄自美国空间生命周期管理网站)
不久前美国空军部长肯达尔成功试飞一架由AI控制的F-16战机,这对台海安全甚至全球的重要性都非比寻常。要理解它的战略意义,须从看似不相关的「戴维森窗口」(Davidson Window)谈起。
所谓「戴维森窗口」,是指2021年时任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的戴维森上将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可能在2027年具备攻台能力。这观点就很快成为美国政界、学界与军界的共同意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军方使用的是「窗口」(Window)这词汇,而不是「时间表」,为什么?
所谓「窗口」,是「机会之窗」(A window of opportunity),指可以做某事的一个短暂时机或可能性。因此「窗口」这词汇包含着前、后两个时间概念:第一个时间点前做不到,超过第二个时间后也做不到,只有在两个时间点之间才有机会。美军使用「戴维森窗口」,意味着他们认为解放军动武的机会之窗在2027年开启,但在未来的某年将关闭。原因是什么?就耐人寻味。
虽然美国军事资产是中国数倍,无论性能与数量都遥遥领先,但平时武备是一回事,打仗是另外一回事。中国军事技术和美军差距不大,美中开战很容易像乌克兰战争一样打成拉锯战、消耗战。而只要打成消耗战,中国制造高性价比的优势就会出现。
武器平时是资产,战时是耗材,精密、昂贵的武器禁不起消耗,反不如坏了就换的廉价品好用。俄、乌军第一线最好用的无人机,却不是军用的「柳叶刀」或「弹簧刀」等滞空弹药,而是民用的第一人称视角(FPV)穿越机。这些配备摄影镜头的4轴无人机用途广泛,吊挂炸弹后同样有高杀伤力。而且组装容易,能快速生产,价格才1、2千美金,禁得起每个月上万架的消耗,因此大受欢迎。而俄、乌军组装的FPV,零组件大都来自中国。
从2018年,美军即开始推动「下一代」(Next-Generation)概念的军事建设。包括空军的下一代空中优势计划(NGAD),海军的下一代整合动力系统(NGIPS)、下一代巡防舰、下一代飞弹驱逐舰、下一代两栖运输舰,陆军的可置换载人战斗车辆(OMFV)、未来远端突击机(FLRAA)、未来垂直起降飞机(FVL)…等等。目的不仅是让美军更新老旧的武器系统,还要把美国军事科技层次,拉高到领先中国一个世代。因为军事技术有「代差」,才可以在战场上取得绝对优势。
美军于是砸大钱,国防预算中的研发经费不断走高。2022财年的1120亿美元已是美军新武器技术研发和测试评估的历史新高,2023财年增加到1301亿美元,2024财年再增加到1450亿美元。这只是美军研发经费,金额就约是台湾国防预算的8倍。
理想与现实的拉锯让许多武器系统迟迟难以定案,预定2032年即有成果的目标恐将延后。没错,美军原本预定关闭「戴维森窗口」的时间是2032年,但现在很少提及。
这就凸显肯达尔成功试飞由AI控制的F-16战机,为何那么重要。美军2018年启动的「下一代」武器系统研发没有理论指导,但2022年乌克兰战争爆发后的经验显示,未来战争的「无人化」样貌却很明晰。各军种在发展「无人载具」之后,利用人工智慧(AI)协助操作武器系统可能成为趋势。
这表示将AI引入武器系统或军用AI的运用,或许将成所谓「下一代」武器系统的定义。军用AI可使武器系统变身为战斗机器人,还可以协助指挥管制,大幅缩短决策时间。军用机器人的战力也高于人类操作的武器系统,例如AI驾驶的F-16,可以做出超越人类体能的高G力动作,缠斗表现优于人类驾驶的F-16。
美军有没有机会关闭「戴维森窗口」,军用AI或将是美军手上王牌。合理推论,中国也在研发军用AI。正如肯达尔成功试飞AI控制的F-16后的讲话:「不拥有它会带来安全风险。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拥有它。」(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