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想变“类人源”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
这就是弹幕,
只是过去是人工,
现在是人工智能。
两个百度高优先级的项目,短剧与Agent终于在十月碰撞出了火花。
有消息指出,10月14日,百度短剧上线Agent对话功能。
在正常的点赞、评论区外,另设“进入聊天“按钮,进入后用户可单独与剧中主要人物对话、互动。
该功能在百度App有三个入口,首页搜索推荐、二级入口视频的推荐栏和短剧栏。
截至目前,Agent功能仍在测试中,尚未覆盖百度App内全部短剧,仅部分热门短剧可刷到。
值得注意的是,与虚拟角色对话确实满足了部分用户的需求。
此前海外市场Character.AI的成功,就已经证明了AI角色扮演聊天机器人是有市场的,用户也愿意与AI驱动的虚拟角色进行交互。
不仅仅是Character.AI,诸如字节跳动的“话炉”、腾讯QQ的“AI聊天搭子”也都在尝试为用户与AI建立一段虚拟关系,从而满足前者对于社交、情感、陪伴的需求。
百度此举,能否颠覆短剧生态呢?
关于该功能的另一重担忧是“出戏”问题,会不会成为一个很容易惹事的麻烦?
就此,科技新知晓伊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这就是百度的弹幕,只是过去是人工,现在是人工智能。
但或许还有一步大棋,即训练基于剧集角色人设的多元化人工智能,愚称之为:类人源。
AI智能体在与人交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理解偏差,这导致可能人设崩塌,比如近日大家热聊的AI男友出轨问题,需要经过不断的训练与纠错才能趋向稳定,这对百度的底层技术能力将会是考验。
作为老牌大厂,百度的主业搜索阵线固然有所收缩,但基本用户盘依旧庞大。
这两年百度在短剧领域的动作频频,一为弥补内容生态的不足,二为战略遏制,留住原本的用户,不让其流失。
但百度天然在内容基因上有所不足,且入局相对晚,此时与抖快微等平台竞争,按常规路线无法与之相抗。
正因为如此,百度才会想到结合Agent做差异化,通过走“技术流”的路线试图弯道超车。
毕竟百度在AI技术上有多年积累。
虽然其在短剧方面优势不大,但可以通过结合Agent打差异化,就像当年本站云音乐凭借独特的评论区文化挤占一席之地。
百度这种边看边聊方式类似 b 站弹幕,通过 AI 智能体带动节奏,或许平台可以更久地留住用户。
比如之前会在比这百家号文章下评论的AI林黛玉等智能体,往往会带动一批用户留言和点赞。
相比之下,弹幕之间的互动有一定的时空差距。
而百度短剧的Agent功能,可以随时响应用户的需求,更有助于营造用户观影的沉浸感和陪伴感,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不过,百度短剧的Agent对话功能并不属于颠覆性创新,只是新插件,对短剧行业市场格局影响不大,最多只能算用户痒点。
毕竟短剧行业还是内容为王,不过短剧或可成为百度 AI 训练的新突破口。
这些通过Agent功能脱胎于短剧的角色智能体,在不断与用户的交流中完善自身设定、价值观和各种反应,会走向何方?
是否可以成长为独立的数字人或者虚拟偶像,成为百度的又一无形资产,未来甚至与实体商家出联名商品,直播卖货,出唱片,甚至开演唱会?
这些或许是更遥远的畅想,立足当下,笔者在百度使用文字转视频功能时,就会出现不同的数字人形象为自己解说,
或许未来有一天,也能在这些数字人中看到来自短剧的角色。
只要内容和角色有那么一些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