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考古书店开出分店时,我确信,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书

亲爱的读者们,如果你感觉最近没有收到我们的推送,可能是因为公众号又调整了推送规则,导致推文没有推到你们的跟前。请星标我们,或是多多给我们留言,点赞,人海茫茫,不要走散哦~

2023年仍是实体经济闭店潮持续的一年,每次刷到著名书店的闭店,我都会心头猛颤,似乎有种灵魂在一刹那被敲击的感觉。2023年1月,上海最后一家“言几又”书店宣告关闭,6月,著名二手书店多抓鱼北京三里屯店闭店;8月底,上海知名文艺书店衡山和集也正式闭店……实体书店的经营,举步维艰。

● 2022年衡山和集在艰难中活了下去,但没想到,一年后却与衡山和集再次说再见。

但是,就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却有这么一家冷门的专业书店,不仅顽强地开到了第十三个年头,并且今年年初又新开了一家门店——它便是两年前我们曾经采访过的北京人文考古书店()。正值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们和书店店长洪霞聊了聊,请她讲述书店这两年的故事。

在洪霞的讲述里,让我更加确定,我们仍需要书的陪伴。

撰文 | coralsky

编辑|核桃仁

作为人文考古书店的店长,洪霞这一年更忙碌了一些,其中的一部分原因便是,书店又新开设了一家分店。

和人们通常会以为的拓展一个全新区域不同,这家分店距离人文考古书店老店只有五六百米的距离,走路也只要六七分钟就能到。不过,与隐身于胡同一隅的老店相比,它的位置是绝对的优势——在北京的主三环大马路边上,旁边就是过街天桥,离地铁也很近。

此外,书店还有着一个很大的落地窗,透过整洁的玻璃窗就会看到里面的书架和在阅读的人们,路过的行人,也会不由自主地被这幕场景所吸引。

● 人文考古书店新店外景。

在实体店纷纷倒闭的当下,一家专业的小众书店还能开出第二家,并且两家店相距只有数百米之遥,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很难想象的。

不过,对于店长洪霞而言,开新店是早就有的想法,择址也是阴差阳错——找遍了大半个北京,最后却很意外地开在了老店附近。

“其实我这几年一直有开新店的计划,因为老店所在的位置和面积决定了书店的发展是很受限制的,我们就只有两个房间能做书店,再怎样也没办法扩展了。所以2018年开始我就在选址了,只是疫情之后就暂停了这个想法。”

直到去年,洪霞又重新考量起开新店的想法,2022年书店的业绩很不错,也给了她很大的信心。

她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想做一个有更多阅读空间的书店,让顾客们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在洪霞的构想中,书店空间至少要在300平方米左右,可以摆放更多的书和座位,读者们也可以坐下来,慢慢阅读。

● 新店临窗的位置最受欢迎。

最终决定在老店附近开新店,是经历了大半个北京找场地的曲折之后,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柳暗花明。

最开始选址,已经是去年年初的事情了。那时,洪霞在地铁8号线永泰庄附近看中了一个比较符合她预想的场地,那是一个小型商场二楼的一处空间,无论是位置或者是大小都很贴近她的要求。

对于这处空间,洪霞非常用心,不仅前后几次实地踩点,也和书店同事以及亲朋好友反复讨论了好几轮。那时她经常是回家之后吃完晚饭,便和作为同行的先生进行讨论,如何划分功能区域,要做什么样的书架,草图也画了一页又一页,心里充满着对新书店的一种期许。

三月份,就在洪霞经过几轮协商,最终想要签下合同的时候,对方的公司突然和她说,在之前谈好的房租基础上,每平米要涨0.5元钱,这也意味着一天要涨150元,一年就要涨4万块。

虽然这意味着成本一下子增加了不少,考虑到场地的整体状况,洪霞当时几乎还是咬着牙同意了。但是没过两个星期,对方又给她电话,说每平方米房租还要再加0.5元。

洪霞当时还打着电话,眼泪就抑制不住地流下来,虽然她控制着情绪和对方说再考虑一下,但是遭遇两次突然提价后,她心里已经隐隐预约有了大致的判断。

挂了电话后,她算了这样一笔账目:新场地的年租金是70万,装修成本还要40万左右,如果书店搬迁后经营一切顺利,书店正常运转的话,那肯定没问题;但是万一经营得不理想,那便只有关门一条路,因为账面上几乎没有资金能够再度投入运转了。

如果不搬迁,书店眼下的租金是25万,只要维持目前的运营,就意味着每年可以净赚70万,她也有足够的信心把书店一直经营下去。

当这么两相对比之后,答案便一目了然,尽管是带着一种非常惋惜与遗憾的心情,洪霞还是说服自己不要冒险,pass掉了这处场地。

● 人文考古书店新店一隅。

虽然计划落空,但是洪霞并没有放弃开新店的梦想,八月份她又看中一处场地。很巧的是,这是老店附近一座临街商务楼里的二楼,不仅整个空间都很适合做书店,而且租金也可以承受。

这处场地的商谈意外地顺利。洪霞在和负责人沟通时,对方不仅非常热情地接待她,还主动帮助她构想书店的布局,向她提议可以考虑租用一楼临街且带有大落地窗的空间作为新店的选址。

当洪霞表明对租金的担忧后,对方又给她提了一个更好的方案——一楼的大厅可以摆放书籍和桌子,和临街空间也是连通的,更适合开书店,至于房租,可以给到她一个较为优惠的整体打包价格。

● 新店所在的一楼大厅里也摆放着书籍。

洪霞认真地考虑了对方的建议,一楼的场地肯定是更为优越,按照这个打包价格计算,新店年租金和老店的相差无几,并且也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所以确实是更理想的选择。

也许是一种缘分,就这样,奔波了大半年都没能解决的书店择址问题,突然就很顺利地得到解决,无论场地或租金都让人感到满意。

定下新店的场地之后,洪霞这几年来“做一个纯阅读空间”的想法得以尽情施展。不过,重新做一间书店,所费周折大大超出了她的预期,布置新店、搬仓库,同时还要继续打理老店,书店加上她在内只有四名员工,每个人都异常忙碌。

这期间,洪霞又怀上了宝宝,精力明显不如以前,有时甚至不能坚持到一天下班。因为人手紧缺,所以和先生商量后,她决定把先生之前开在朝阳区的一间偏文学的书店也合并过来,这样便是文学与考古两类书籍并行,在类目上又丰富了许多。

四个月后,这间书店终于被打造成她理想中的样子。它是一个非常棒的阅读场所,不仅大厅里就摆放着书架与书籍,并且书店一进门便是阅读区——摆放了很多座椅供读者阅读,座椅后面便是书架,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坐下来看会儿书。

● 考古或文博爱好者在书架内可以发现许多惊喜。

书架也是特别设计的,高度适中,便于取阅的同时,也不会让人有压抑的感觉。架子上很多书是开封的,可以随意翻看,店里不卖饮料,人们不用消费就能坐在这里看书。

书籍的陈列与摆放也更为考虑到大众的口味。由于布局的原因,老店是按照考古与文博两大主题、再按照地区去做分类陈列的,而新店的陈列则更多地考虑到书籍的普及度及话题性。

“新店现在就是把具有科普性质的书放在一起,比如最近比较热门或者是讨论度比较高的,像是山西古建筑的书,讲三星堆的书,或者是介绍浙江良渚文化的书,我就把它们放在一个架子里。这样的话,普通读者一进来就能看到,不仅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找书也更方便”。

洪霞也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这种科普类的书籍在老店其实是卖不太动的,但是在新店里感兴趣的人就很多,可见由于定位不同,两家店的受众群差异化还是比较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互补。

“目前,我还是会让新店以阅读为主,而之前老店有一些实现不了的想法或策划都会在新店中慢慢去实现。”

● 店内还陈列着许多较为少见的过往考古期刊。

坚持做阅读空间,会不会成本太高?洪霞也不止一次地被问过这样的问题。对此,她的回答是,“做这件事确实有一点小孩子气,有些像小孩子去玩具店说,我就要这个玩具,至于这个玩具背后有多少钱,我不管。我觉得说我喜欢做这件事,并且暂时还有能力的话我就去做。什么时候真不行了,那就再说”。

● 店内按照年代划分的考古书籍。

● 碑帖、书法类目的图书陈列。

虽然做书店已经十三年了,洪霞还保持着一种理想主义者的情怀,“开这家以阅读为导向的书店,倒也不是为了金钱或求利,主要是想做一种文化的分享。如果求利的话,是根本赚回不来的。一月份,书店的月营业额刚开始上了3000元,不过,可能连租金的零头都抵不了”。

但是她觉得有些事情自有其意义所在,新店是在北京主三环上,位置不错,可以吸引更多客流,培育一些新顾客,同时也是对“人文考古书店”这个品牌的一种宣传。

对于新店,目前她还没有做太多的推广,甚至一些老顾客也不知道新店已经开业了。不过,对于眼下的客流量,洪霞还是比较满意的,自然的客流量一直在上升。进入二月份之后,书店每天的销售额都在300~400元之间,对于一家新开的书店而言,已是还不错的业绩。最近销售额已经固定上万元了,虽然相对2万+的房租远远不够,但已经让人有一些惊喜。

接下来,洪霞打算在书店的营业时间和折扣方面再做进一步的调整,比如晚上从6:30关店延长到8点,折扣目前是85折,她计划在这个基础上,再做一个特价专区,对一部分图书再进行7折或8折的优惠。

洪霞心里很清楚,在今年的这样经济形势下再开新店,也是需要一种勇气和胆识的。老店在2022年的运营状况还不错,不过在2023年,在整体大环境不利的情形下,销售额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毕竟,在经济下行期,很多人会减少一部分精神层面的消费,包括买书。

当她看到那些关于某某书店又关闭了的新闻时,心里也会觉得可惜。她一直记得这样的一句话,“一家书店最受瞩目的时刻,一个是开店的时候,一个是闭店的时候”。

● 新店满满的书架上大部分是考古类的著作。

“其实我们这些书店员工平时都在默默地做一些事情,但往往不为人关注。”她又补充道。

怎样把书店宣传出去也是洪霞一直在考虑的事情。像是时下,文博类的周边非常受欢迎,有时洪霞也会考虑要不要做一些与书店相关的文创类产品,比如像是带有书店logo的帆布包,或者冰箱贴之类,一来可以创收,二来也是一种推广或引流。

但是她考虑了许久,甚至也加了做文创产品的公司,但是后来还是觉得,“不想为了卖文创而做文创,我还是希望读者或顾客能从中收获一些实际的意义或启发,而不是单纯地买了一个包或摆设回去”。

所以,她决定,还是“专注卖书”。唯一算是推广的是在b站上开了一个号,做一些新书到店的介绍,就是做一些简单的开箱视频。这种比较简洁直白的宣传,效果反而还不错。

尽管每天都要查收或翻阅大量的图书,洪霞也一直保持着很好的阅读习惯。除了考古、文博类的书,她也会读一些人物传记或者有关女性的书籍,《文物里的中国故事》、《我的父亲苏秉琦》以及《五四婚姻》是她去年读过的印象较为深刻的著作,也是她会向读者推荐的书籍。

● 《文物里的中国故事》是洪霞自己也很喜欢的一本著作,她会时不时地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目。

其实这段时间,对于洪霞来说,除了完成了长久以来的梦想,开设了新的书店,她的生活也即将进入新的阶段——4月底,她将成为一名新妈妈,可以说是好事成双。

巧合的是,正是在新店租赁合同签约没多久的时候,她发现自己也怀孕了。这个全新的书店,可以视为给即将出生的孩子的最好“礼物”。

洪霞已经想象,未来,小朋友在书店里蹒跚学步的样子。她和先生说,等孩子能走路了,就把ta带到书店去;三岁了,就让ta去书店值班,做“童工”。曾经年少时在书香空间里成长的梦想,终于可以在下一代身上实现了,这对于她来说,是非常欣慰的事情。

即便是预产期,洪霞也牵挂着书店。她说自己甚至可能等不到休完产假,就要回去上班。尽管在人文考古书店工作了十三年,但是她从来没有厌倦过这个工作,仍然对工作保持着热情。

对于她来说,在书店里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些不太常见或者是版本比较特别的书,也可能是帮读者找到一些冷门的书籍,这些都令人感觉开心。

2024年的经济形式难以预测,所以洪霞没有做更多的规划,她的原则是“以不变应万变”。作为一家专业书店,人文考古书店的运营模式已经很成熟了,她更大的心愿,便是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人们在这里阅读,找寻到想要的书,收获一段与书相伴的愉快时光。

● 书架上的书法字幅,怎么读都读得通。

本文作者:coralsky,前时尚杂志编辑,现蛰居魔都,写过很多文字仍未觉厌倦,并对任何事物都持有好奇心。摇滚乐迷,日本文化控,展览爱好者……烦恼是兴趣太多时间太少。

本文配图均来源于受访人提供,版权属于原作者。

“图书馆的灵魂是书目,

在皮囊和灵魂之间我们选择灵魂”

青年学者杨素秋,用坚守甚至抗争

建立一座“理想图书馆”

杨素秋为图书馆选出了1万本书目

这些书目和作者都是杨素秋

挑选出来的经典之作

对图书馆采购、老师推荐书目、社区组织读书

都提供了极高的参考价值

你在书店/图书馆中遇到的好书

我们将选取3名读者送出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Read More

好好虚度时光

祝羽捷和了不起的女性们

公众号|视频号|微博|豆瓣|荔枝FM|小红书

搜索:好好虚度时光

应聘请发送“应聘”至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