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收益低 地主代耕业者难接受

稻农指出,智慧农业感监测系统负担较大,且多数稻农为1年1期收成,不愿花钱建置新系统。(桃园市农业局提供/姜霏桃园传真)

桃园市推行智慧农业感监测系统近3年,但无法全面普及,有稻农指出多数农田都是代耕,每期合约不固定,种植项目也不见得一样,旱季连水源是否稳定都无法掌握,更不可能花大钱投入智慧化系统,加上产值无法与花卉、温网室蔬果及茶园相比,农友多持观望态度。

徐姓稻农指出,水稻的产值与高经济价值农产收益差别甚大,一般种植水稻、蔬菜的农民大多不愿尝试,因作物的产值并不高,要投入百万元建置,在不确定未来效益如何下不敢轻易投资。

徐姓稻农说,桃园许多稻田都是地主交由代耕业者协助管理,智慧感监测系统设备一旦建置完成,若没有长期耕种就是浪费,但地主与代耕业者是签定期契约,对代耕业者本来就没有保障,不论是地主或代耕业者都不会有投资智慧感监测系统的意愿。

李姓稻农指出,水稻生长期分为好几个阶段,现今因气候变迁造成水源时序不稳定,有时需大量水源、有时不需用水,但无法适当调配,导致「该来的时候不来、不该来的时候一直来」,光是水源不足就足以造成稻农忧虑,更遑论费心思了解智慧化系统的运作。

李姓稻农说,桃园的水稻田几乎是1年1期,2期休耕,若要为了每年1期的收成花费高金额投入智慧化系统监测,多数稻农认为并不划算,且农民只要将水稻种植前期的作息做好,后续施水、施肥都会很精准。目前多数稻农及代耕业者皆为年纪大的农民,对于智慧化系统不熟悉,也很难放心去接受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