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清零沙皇改口 中国防疫政策转向有2大难题

反封控抗议升级后,大陆从地方开始放松防疫措施,最明显的改变是主导疫情的官员不再使用「动态清零」一词。图为北京抗议封控的群众。(图/

面对连日的反封控抗议升级,大陆从地方开始放松防疫措施,北京也再次紧急要求地方不得过度防疫。而最明显的改变是主导疫情的官员也开始不再使用「动态清零」一词,看起来政策风向已经转变,但若要放弃「清零」,中国还会面临两大难题。

《德国之声》指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周三在国家卫健委的座谈会指出,「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座谈会后发表的声明显示,孙春兰没有使用 「动态清零」一词,而在前一天的简报会上,包括国家卫健委在内的机构官员也没有使用这个词,而是鼓励老年人接种疫苗,这些动作被认为是北京改变动态清零政策的迹象。

外媒认为,孙的讲话似乎是中国官方首次公开承认病毒不再那么严重,表明中国终于开始考虑放弃清零政策。消息人士指出,中国在重新开放的压力下,即将推出第4种新冠疫苗。

报导说,孙春兰已是中国强硬防疫的代名词,中国网路上流传,只要她出现在爆发疫情的城市,当地就会实施严格封锁。像是最初爆发疫情的武汉,和疫情失控的上海,以及海南等地在硬封锁前都有她的访视足迹。

然而,报导认为,外界虽然用孙春兰的话来解读北京防疫方向可能改变,但中国要放弃清零还面临2个问题:

首先,中国老人疫苗接种率低。虽然官方未说明推动老人接种疫苗要多长时间,但专家认为,清零可能因此持续到2023年中期,甚至可能晚到2024年。除了老人接种率低,大陆国产疫苗的效用也是个问题。

其次,医疗资源不足。中国规模较小、工作量大的医疗保健系统,特别是在贫穷、人口众多的农村,如果感染率随着限制的放松而急剧上升,可能难以承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每千人拥有4.3张医院床位,只有较贫穷邻国蒙古的平均8张床位的一半。相较之下日本有13张,韩国则有12.5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