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防疫报导转向 改着重「染疫后」个人准备

杭州医护为市民进行核酸采样。(图/新华社)

新冠疫情以来,陆媒配合官方动态清零政策,防疫报导形式单一,不是何处又封控,就是各地推出的防疫政策,如健康码、出游措施等。在近期松绑防疫措施的背景下,大陆媒体引述的医学专家不再只有政策背书功能,而更多着重于染疫前后个人防护和治疗知识的建议,已不见新冠如「洪水猛兽」般的氛围。

北京新闻广播昨(4)日晚间刊出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所总结的中青年患者「新冠发病7日图」,该份症状分析指出,发病第三天是「症状最重的一天。高热39摄氏度以上,浑身酸疼乏力,咽痛加剧」,至发病第七天「所有的症状开始明显好转。核酸很大可能转阴。」

该则报导还罗列出「居家抗病毒小药箱」应备药物,医师针对不同症状提出相应使用的药物。李侗曾还说,「根据病毒自限性的特点,普通人一般1至2周就会痊愈」。

新华社昨日晚间则刊出「孕产妇、儿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权威专家回应防疫热点」,为孕妇和孩童提供感染前后的健康指南。报导引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说法,指孕产妇Omicron感染率、出现症状和普通人群接近,「感染没有给孕产妇的健康带来更多影响」,并建议有妊娠计划的女性在孕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该报导还指,孩子发生发烧、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后,「如果精神状态稳定,家长做对症处理、观察病情即可」,若有进一步的持续症状才需就医。

此外,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近几日署名「仲音」的评论文章,已未见「动态清零」字眼,而是发布「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