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汽車專家:「中國產能過剩論」純粹是政治宣傳

德国经济学家、汽车专家杜登霍夫 (Ferdinand Dudenhöffer)。(图/取自青木在德国)

德国经济学家、汽车专家杜登霍夫 (Ferdinand Dudenhöffer)日前接受大陆《环球时报》专访,他表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竞争力,其优势来源于中国车企对科技创新和研发投资的重视,以及北京对该领域大力支持,相比之下,美国的做法「令人遗憾」。

杜登霍夫指出,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弗迪电池等中国电池制造商,多年来累积丰富专业知识和成本优势,使比亚迪等中国车企能够提供高品量且价格实惠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他表示,中企致力于长期发展,因此获得低错误率的高质量生产工艺、针对电池材料的丰富专业知识,造就中企生产高性价比、高品质电池,「电动汽车由电池塑造,而电池的中心在中国。」

针对美国近来提出的「中国产能过剩论」,《环球时报》提到部分美媒会将此定义为「超过国内需求的生产能力」,杜登霍夫解释,一家全球公司在全球的生产超过全球需求时,才会出现产能过剩,「若按照美方的定义,保时捷将出现巨大产能过剩,因为保时捷只在德国生产,但销往全球,其中最大的市场包括北美、中国和其他欧洲国家。」

他表示,「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在我看来不仅荒谬,而且扭曲现实,纯粹是一种政治宣传。」

他总结,德国汽车工业与中国合作得很好,与中国「脱钩」,甚至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将对德国汽车产业造成极大损害,「如果你认为可以用一堵墙保护自己免受竞争影响,是对经济学非常天真的理解。」

据公开资料显示,杜登霍夫曾任职欧宝、保时捷、宝狮汽车及雪铁龙等汽车公司,他也是德国汽车研究中心(CAR)创始人,并经常在媒体上发表对汽车行业和运输政策的看法。此前,他便曾多次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快速、汽车发展的未来在中国。

然而据《环球时报》驻德记者青木引述德国《世界报》报导,杜登霍夫在去年11月与他创立的汽车研究中心分道扬镳,背后原因恐与杜登霍夫与中国的关系有关,因杜登霍夫近年来对中国始终采取非常不批判的政治立场,报导指出,杜登霍夫认为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失去经济和技术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