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輿論批尹民主門外漢 視南韓戒嚴為民主倒退警鐘

南韩民众4日在首尔集会,主张将总统尹锡悦拉下台。路透

南韩总统尹锡悦3日宣布戒严,旋即遭国会否决,仅维持6小时的短暂戒严便告结束。这场政治风波引发国际关注,德国舆论将其视为民主倒退的警钟,直指尹锡悦是一位「民主门外汉」,误将胜选视为可实行个人政策的通行证。

德国联邦政府昨天在例行记者会表示,南韩是德国在亚洲的重要民主伙伴,强调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总理萧兹(Olaf Scholz)发言人希伯许特莱(SteffenHebestreit)指出,「南韩是一个坚实的民主国家,国会的迅速行动展现了民主韧性。」

外交部发言人费雪(Sebastian Fischer)补充说明,南韩执政党主席公开反对戒严、民众走上街头与工会宣布罢工抗议戒严等反应,都是展现成熟民主的强烈信号。

除了德国官方,德国民间也对南韩事件展开热烈讨论。明镜周刊(Der Spiegel)在其时事单元「辩论」(Debatte)中发起线上讨论,询问「南韩总统尹锡悦是否应辞职?」结果显示,截至目前,97%的参与者支持尹锡悦下台,仅3%反对。

多数德国网友认为,戒严是对民主的重大威胁。一名网友指出,尹锡悦滥用国家安全机制,试图削弱民主基础,形同政变;另一名参与讨论者表示,戒严通常出现在对民主认同不足的国家,反映南韩的民主体制仍然脆弱;也有网友担忧,若类似情况发生在德国,极右势力可能以此为借口限缩公民权利,威胁民主稳定。

少数网友则持保留态度,认为应更深入了解南韩的政治局势与事件细节再行评断。

深入韩国、长年在首尔驻地观察的「南德日报」(Süddeutsche Zeitung)记者哈恩(Thomas Hahn)则评析,尹锡悦的行为不仅是对南韩民主的直接威胁,也「向全球自由世界发出警告」。

他直指尹锡悦是民主门外汉,才会像历史中所有民粹主义领袖一样,将胜选误解为可以用自己简化的世界观推行政策的「通行证」,而非把「在多元意见中寻求共识」当作自己的政治责任。

德国对戒严高度敏感,这与其深刻的历史教训密不可分。1933年德国国会发生大火,希特勒利用纵火案推动「授权法」(Ermächtigungsgesetz),集中行政、立法与颁布宪法权力,摧毁威玛共和的民主体制,最终导致极权统治和大屠杀历史悲剧。

二战后,德国反思这段历史,1968年虽修宪允许在国家安全受到重大威胁时限制人民基本权利,但同时设置多重制衡机制,以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即使面对冷战、极端主义威胁和疫情冲击,德国至今未曾实施戒严,显示对国家滥权的谨慎与对宪政民主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