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动我动!欧盟制裁消息还“热乎着”,不想中方早已行动!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称,应国内产业方面的申请,今年1月商务部决定针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开展反倾销调查。到了8月底,商务部作出裁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存在倾销情况,国内相关白兰地产业面临实质损害威胁,倾销与这种实质损害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联。依据最新公告,自2024年10月11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被调查产品时,需要按照公告确定的各公司的保证金比率向中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各公司的保证金比率在30.6%至39.0%之间。
据观察者网消息,刹那间,欧盟的白兰地生产商,特别是法国干邑业惊慌失措。欧盟以及法国等国宣称这一举措“毫无道理”,并且猜测这是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报复性手段。当地时间8日晚些时候,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开始以“规则”为借口,表示要向“世界贸易组织申诉”。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此前欧盟在没有发现“实质性损害”、其理由根本不成立的情况下,却执意对中国加征关税。根据欧盟委员会网站消息,发言人奥洛夫·吉尔还在声明中混淆是非。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尽管中国的电车企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把其他国家远远甩在身后,连续八年在全球电动汽车产销量方面牢牢占据首位。这一发展态势受到了欧盟国家的密切关注,其中部分国家觉得中国电车产业的崛起给本土汽车产业带来了威胁。于是在10月4日,欧盟通过了一项提案,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5.3%的关税。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与出口国,其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有着广泛的业务布局,并且有着巨大的商业利益。
10月4日,欧盟以10比5的投票结果通过了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盟加征关税的决议案。在欧盟总共27个成员国中,投票时有15个成员国弃权,10个成员国表示支持,5个成员国表示反对。欧盟的这一决议违背了自由和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原则。为维护我国车企的合法权益,我国于10月8日迅速出台相应反制措施,对欧盟的白兰地、猪肉、乳制品、大排量进出口汽车等商品展开反倾销调查。这一欧盟决议是在政治操弄下的无耻之举。
中国的这一反制举措,众人都清楚,实际上是对西方国家的一种回应。此前,美国和欧盟针对中国设置了诸多限制,这使得不少中国企业感受到了压迫感。中国不再温和地隐忍,而是采取了切实有力的手段。一开始或许有些人持观望态度,然而随着后续措施的不断出台,大家便认识到中国有着充足的底气。不仅仅是反倾销方面,据说就连大排量汽车都可能被加征关税。处理问题当然要依据实际情况。曾经自信满满的英国,面对这种情况似乎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其外交大臣匆忙决定访华。
法国或许怎么也没料到,在欧盟制裁相关事件中有10个国家表示支持,而自己却沦为最大的输家。针对白兰地酒水的反倾销制裁明显是冲着法国去的,这一情况让法国猝不及防,在干邑地区游行抗议不断的压力下,法国不得不迅速采取应对措施。欧洲媒体报道称,法国总统外事顾问主动给中方打电话,姿态放得很低,表示法国无意阻碍中国商品进入法国市场,期望中方能够网开一面,双方通过协商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然而,对于这样的示好,中国并未给予回应,毕竟法国早该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当初何必那样行事呢?
在这场国际博弈里,美媒扮演的是一个热衷围观的角色。长期以来,美媒总是热衷于对各类国际事件大肆渲染,甚至将每个问题都加以夸大。然而这一次却出人意料地开始为欧盟担忧起来。美媒这是怎么了呢?完全没有展现出人们预想中的那种风光模样,反而是对中国的强硬反制流露出担忧之情。美媒并非是真心同情欧盟的处境,而是企图借机充当“看客”,看事情究竟会朝何种方向发展。这背后的原因颇为复杂,恐怕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中国的崛起令众多国家感到不安。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仅仅一个白兰地加税这件事,实际上是国际关系、经济利益、国家意志等诸多复杂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已然置身于新一轮贸易格局的核心位置。面对中国的崛起,欧盟会作何反应是更值得关注的事情。经由这场反制行动,想必很多人都开始认识到,大国之间的博弈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利益关联,其中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对抗与较量,这就如同股市一般,尽管看似风平浪静,背后却往往潜藏着风暴。
希望欧盟能够早日醒悟过来。要知道,中欧关系走向下滑的话,这对中欧双方而言都没有任何益处,反而是美国会坐收渔利。前几年的情况便是例证,澳大利亚按照美国的指令行事,致使中澳关系急剧恶化,中澳贸易遭受严重阻碍,双方均遭受损失。而美国呢,趁机而入,极力去占据澳大利亚退出后在中国空出的市场份额。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乌克兰,乌克兰的电网、铁路、港口、机场等几乎所有的优质国有资产,如今都被划归到美国贝莱德公司旗下。这实在是极具讽刺意味,乌克兰民众拼命守护的东西,最后竟成了美国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