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很危險(上):美國纏鬥中國的「火星競賽」

经过漫长的航行与等待,今年5月中国的祝融探查车终于顺利降落在火星的乌托邦平原,成为第六个到达火星轨道(依次为美国、前苏联、欧洲、印度、阿拉伯联合大公国)与第二个安全登陆火星(美国)的国家。图为被困火星的麦特戴蒙。 图/《绝地救援》剧照

经过漫长的航行与等待,今年5月中国的祝融探查车终于顺利降落在火星的乌托邦平原,成为第六个到达火星轨道(依次为美国、前苏联、欧洲、印度、阿拉伯联合大公国)与第二个安全登陆火星(美国)的国家。接下来的三个月里,祝融探查车将搜集与分析当地气候、磁场、地质等资料,并探索永久冻土与地下冰层的可能性。

对照起2020年公开的火星探索任务,可看出大国的此起彼落。美国NASA的毅力号(Perseverance)火星探查车在今年2月登陆火星,目前仍在执行任务。但欧洲太空总署(ESA)和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Roscosmos)合作的第二次ExoMars,因为系统测试问题以及新冠疫情肆虐,延迟到2022年。

另一个成功的大国,就是中国的天问一号。本次登陆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长期研究与测试的结果。早在2011年,中国的萤火一号探测器搭载于俄国的Fobos-Grunt太空船,企图进入火星轨道进行观测任务,但由于失去联系,太空船与探测器被迫坠毁,中国也开始独立探索火星的计划。

跟着,中国以月球为目标,像是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2020年嫦娥五号回收月球岩石与尘土样本,这些都奠定天问一号的基础。在萤火一号10年后,中国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与技术,开始探索火星,展现出直追美国的太空雄心。究竟在天问一号的成功里程碑之后,中国是否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太空竞赛的第一强国?而在近期一系列太空科技角力中,「中俄」对抗「欧美」的新竞合关系,又将左右哪些航太计划?

图为今年5月20日,从天问一号探测器平安登陆火星的「祝融号」火星车所拍摄传回地球的首批照片。 图/欧新社

5月15日,在北京一家购物中心的大型电视墙上,中国官媒播放了成功登陆火星的新闻报导。电视墙内的影像画面为控制中心提供的示意图,非现场状况。 图/美联社

▌中美争锋的火星任务

目前在火星上进行探索的,除了中国的祝融号,就是三个月前到达耶泽罗陨石坑(Jezero crater)的毅力号,双方距离大约2千5百公里。比较起规格,毅力号重达1吨,由核能驱动,预计作业至少一年以上;祝融号较小,只有240公斤,由太阳能供电,预计作业三个月。

为了探索火星,火星探查车要有全景和立体成像的高级相机、环境动力学的分析传感器、分析岩石元素的超级相机等,这方面毅力号的配备等级胜过祝融号。毅力号更携带创新号(Ingenuity)直升机,是人类第一次在火星上启动的空拍机。创新号主要由AI操作,同样靠太阳能运作,迄今已有六次飞行,负责搜集地面图像再传回地球。

由于双方目的不尽相同,所以配备也有不同。毅力号不只是要探索火星的地质与气候等方面,还要准备收集岩石样本,将来送回地球。若成真等于是人类史上首次从火星升空,进入火星轨道,再接上回归地球的太空船,目前NASA还在计划阶段,可能会跟欧洲太空总署(ESA)合作,预计2030年以后才有可能达到。

毅力号不只是要探索火星的地质与气候等方面,还要准备收集岩石样本,将来送回地球。图为耶泽罗陨石坑地形图。毅力号之所以要降落在此,原因是过去曾在周围发现峡谷及黏土矿物,因此推论在陨石坑附近一度有水存在。所以,毅力号此次任务也包括取得此处岩石,待未来送回地球进一步分析,寻找火星是否曾有生命迹象的证据。 图/维基共享

对火星岩石与尘土进行详细的研究,是为了寻找生命迹象以及气候变化的线索,了解火星如何从一颗温暖潮湿的星球,变成今日的寒冷荒漠,能给予人类启示。图为麦特戴蒙在电影中尝试在火星上种马铃薯。 图/《绝地救援》剧照

祝融号虽然没有搜集岩石的机能,但中国也有相似计划,天问一号只是开幕表演,北京希望在2030年将火星物质样本运回地球,美中双方较劲意味浓厚。对火星岩石与尘土进行详细的研究,是为了寻找生命迹象以及气候变化的线索,了解火星如何从一颗温暖潮湿的星球,变成今日的寒冷荒漠,能给予人类启示。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火星,毅力号又启动两项首创性实验。一是配备有紫外线拉曼光谱仪的SHERLOC,扫描环境中的有机物和化学物,分析是否曾有生物居住,同时也携带太空服材料,检验是否可抵御火星的恶劣环境。

另一实验为配备名叫MOXIE的仪器,主要功能在于制氧。它可吸入火星的二氧化碳,然后排出氧气,现在的制氧率为每小时5.4克以上,可供太空人10分钟呼吸。除了呼吸用氧气,MOXIE也能制造液态氧,做为未来在火星探索的机器推进燃料。

此外,探索水资源或许是火星计划的重中之重。火星两极已发现有水冰,意味着可利用让生物呼吸、也可提供燃料,更是将来建立殖民地的关键。在这方面,祝融号配备一种双频探地雷达系统,可穿透地面深达100公尺,观测地下结构,毅力号也有类似雷达,但只能穿透地面约10公尺。

今年3月4日,毅力号首次行驶在火星表面时,在陨石坑的土壤中留下了车轮痕迹。 图/路透社

▌《沃尔夫修正案》的断决:太空议题可能美中合作吗?

由于火星任务旷日废时,且所费不赀,能够成功着陆更是凤毛麟角。祝融号有强大雷达功能,国际科学界都希望能共享在火星上获得的数据与样本,包括部分NASA科学家在内的美国科学界、拜登的一些顾问,也不断鼓吹美中恢复合作的重要,强调如果美国将中国拒之门外,就会失去全球领袖的地位。

之所以得出这类结论,是因为支持合作的人士认为,隔离中国会导致无法得知其资讯,对美国国家安全反而有害。再者,若拒绝与中国合作,可能会拖累美国的科学发展,也会损及美国的多边主义形象,当世界区分两边阵营,必然会有国家加入中国一方,美国将失去潜在的伙伴。

同时,和中国交往越深,越能建立起所谓的制衡机制,也就是让中国遵守国际规范或是与美国的协定。当美中双方在太空领域合作,自然就能减轻竞争所带来的紧张,如此一来,中国就会如其白皮书内强调的和平利用太空资源与发展。因此,美国必须评估甚至放弃过时的《沃尔夫修正案》(Wolf Amendment),与中国重新合作。

所谓《沃尔夫修正案》是在欧巴马政府时期订下的法案,国会立法限制了NASA等科学机构与中国官员互动,通常需要获得FBI的特别许可并向国会报备,这是因为担心美中联合研究,可能让中国得以趁机盗取智财权和敏感军事技术。之后历届国会传承了精神,并加上禁止与有侵犯人权纪录的中国官员往来,使双方互动更加困难。

所谓《沃尔夫修正案》是在欧巴马政府时期订下的法案,国会立法限制了NASA等科学机构与中国官员互动,通常需要获得FBI的特别许可并向国会报备,这是因为担心美中联合研究,可能让中国得以趁机盗取智财权和敏感军事技术。图仅为示意图。 图/《绝地救援》剧照

尽管批评沃尔夫修正案的声音不小,但国会的态度仍然坚决,而上任不久的拜登政府,其太空政策似乎和前任也没有太大变化。

正在等候NASA副署长提名通过、也是美国第二位女性太空人的梅尔罗伊(Pamela Melroy),面对参议员询问时表示,她虽不反对与中国对话,但中国在追赶美国的太空优势,因此仍支持沃尔夫修正案。

更有甚者,现任NASA署长尼尔森(Bill Nelson)在面对中国的火星任务成功后,做了有趣的反应。尼尔森一方面恭喜中国取得成就,表示美国和世界都在期待祝融号的探测成果,另一方面则特别以此警告国会,美国正面临来自中国的严峻挑战,若不提供足够经费,升级基础设施和其他关键计划,可能将落后中国。

再加上川普时期的遗产,如太空部队、阿提米丝(Artemis)计划等,并未人亡政息,拜登政府仍继续发展。曾任NASA代理参谋长、现为高级顾问的拉尔(Bhavya Lal)表示,她并不期望中国会与美国就阿提米丝计划合作,反倒是应该持续与俄国的关系,显示出美国的策略还是以中国为主要对手,且趋向于零和竞争。

在电影结局,麦特戴蒙也巧合地被中国航天局所救。 图/《绝地救援》剧照

5月15日,北京航天控制中心的成员在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后庆祝。 图/美联社

因为华府很清楚的知道,太空竞赛本质上是关于哪种政治体制对世界更具吸引力。当年苏联首先发射人造卫星,世界都会以它为师,在极大恐惧下,艾森豪总统创建NASA,带领美国追赶超车。现在中国的技术能力不容小觑,且在全球经济中拥有庞大影响力,这种地位非苏联所及,也就更难援引前例和中国在太空合作。

最后要知道,就2020-21年的火星任务观之,虽然中国本次展示的技术远不如美国,但对美中来说,这只是长远计划的一部分:

▌下篇接续:《地球很危险(下)中俄v.s.美欧...谁能抢先「重返月球」?》

▌下篇接续:

「在未来十年里,除了将继续探索火星、甚至金星,最主要的战场还是在月球,双方将尽全力比拚,看谁能先将人送上月球、谁能先在月球建立持久的人类基地,都是吸引世人的焦点。」 图/《绝地救援》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