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的中国更危险
(图/达志影像)
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改变川普时期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协调与盟国合纵连横,包括对华关系。拜登对北京的态度看似不若川普强硬,立场却坚定且具策略性。此从台湾问题和杯葛北京冬奥可以窥见。
在欧洲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拜登政府带动的变化,对华关系仍是最明显的指标。「欧中贸易投资协定」因为香港和新疆人权问题搁置;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第一份对台政治关系和合作报告,这份报告虽无政治效应,却是重要参考。台海局势在欧洲从未受到舆论如此广泛重视和讨论。台湾历届政府花费了至少25年与欧洲、欧盟交流,此刻才得到倾听。毫无疑问,这与中国崛起和美中关系有绝对关联。
今年彭博发表一篇〈中国的傲慢正在团结其对手〉的专文,指出过去一个世纪,野心勃勃的独裁国家经常犯两个致命错误,高估自己,低估美国和民主力量;未意识到自己的攻击性行为最终将把持续增长的敌人聚到一起。文章认为,孤注一掷的中国正行向这条路上团结民主国家,孤立中国。但这样的情况是危险的。
伦敦的欧洲改革中心和巴黎的雅克德洛研究所最近同时发布一份由WTO前秘书长拉米的报告,强调受孤立的中国将是一个更危险的中国,认为孤立只会增强中国的民主主义势力,主张欧洲在坚持自身原则的同时,应该帮助中国向外的力量。
拉米指出,欧盟一直在系统性竞争对手、经济竞争对手和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合作伙伴中,捕捉与中国的复杂关系,并寻求在三者之间找到平衡。但从事态发展看来,欧洲正逐渐接近美国立场,透过抗衡推进对中关系。报告认为,进一步孤立中国将是一个错误,自给自足的中国远比全球化的中国更危险。如果动员美国盟友遏制中国日益增长的力量,将激起中国内部的民族主义情绪,加速中国与西方分化。
1990年代初期,学者福山著书宣称「历史终结」,也是从那时起,经济和政治自由化必须并行的想法为西方决策者提供了新基础,接纳中国加入WTO,以期换取中国开放市场和改革经济。永久最惠国地位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中国的政治自由化却未如西方预期的发生。
中国的政治变革必须来自内部,但近年来北京的姿态被西方认定为咄咄逼人。中美都鼓励供应链的多元化,通过脱钩来减少经济相互依赖,这在敏感科技领域的竞争上尤其明显。可是,经济脱钩的政治要求与商业现实之间存有矛盾,尤其对欧洲公司而言,因为欧洲比美国更依赖中国市场。此外,欧洲公司仍继续增加在中国的投资。最近一项调查显示,2020年在中国经营的欧洲公司中,近1/3增加了合资企业的股份。
拉米说,从20世纪的历史中,多数欧洲人了解,当各国在沙文主义狂热中切断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时,摆在前方的是一条黑暗的道路。一战提醒人们,相互依存并不是和平的充分条件,但每当大国政治将政治领导人引向危险的斜坡时,经济一体化就可成为重要的护栏。
欧洲须清楚中国的走向。绝不能重蹈20世纪绥靖政策的覆辙,应与其他民主国家并肩捍卫人权和法治,但也应与中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