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僵局有解?台日联手出招 幕后关键曝光
拜登签署晶片法正式宣告科技战白热化,目前战局来到化合物半导体。(图/翻摄脸书、新华社)
美中争霸从贸易战打到科技战,美国去年9月禁止高阶晶片出口中国,日本今年5月跟进,公布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使得中国8月出手反制,限制镓、锗出口,一举将战线从技术设备人才,拉到「化合物半导体」,同时加速台日半导体产业抱团。CTWANT记者调查,10月26日登场的台北国际光电周,以化合物半导体为重头戏,参展规模150家创新高、6个国家地区,光是台日两国就有超过70家科技厂大阵仗参与。
在半导体产业发展初期,日本一度超越美国,使得美国1986年祭出「美日半导体协议」,加上台湾及南韩半导体产业崛起后,使得日厂全球市占率节节败退,近年疫情引爆晶片荒及美中科技争霸,全球供应链在地缘政治危机下重组,给了日本趁势重返半导体大国的机会,不但去年8月由八家大厂组建国家晶片队「Rapidus」,今年6月也重修「晶片战略」,订下2030年产值达3.3兆元的目标。
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以设备及关键原料为主,掌握半导体产业链中的最上游,握有全球半导体关键生产原料主导权,而这次日本加入美国阵营,禁止半导体设备出口中国,反遭中国限制镓锗出口,这对日本「化合物半导体」影响,引来业内高度关注。
工研院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研究总监杨瑞临指出,「现在用于电脑、手机运算的是矽半导体、属于第一类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是第二、三类半导体,用于加速传导,应用有所差异」。化合物半导体中的砷化镓(GaAS)为第二类,用于手机、基地台功率放大器,碳化矽( SiC)、氮化镓(GaN)等为第三类,碳化矽多用在电动车、工控的动力系统,氮化镓则用在功率大、电压高的洁净能源电源供应器。
台北国际光电周展览绕着化合物半导体制程而设「化合物半导体」专区,日商Disco将演示以雷射切割晶圆技术。(图/翻摄Disco官网)
日本第一大碳化矽(SiC)功率半导体制造商三菱电机,日前宣布加大两座SiC晶圆厂投资,其位于熊本县合志市的工厂有6吋晶圆产能,正在扩张中,这座晶圆厂距离台积电约10分钟车程。去年市场盛传,台积电在第三类半导体领域鸭子划水,对此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曾回应,「第三类半导体产值偏小,无法与矽基(SILICON BASE)半导体相比。」
三菱电机总工程师多留谷政良,在8月23日台北自动化展中接受本刊访问时表示,「尽管矽、碳化矽半导体在制程与应用上有所差异,但基本道理相似,因此人才是同一批」,台积电迅速发展后对半导体人才需求更紧迫,带动当地大学院校积极培育半导体工程师,多留谷政良评估,「这部分人力缺口要能补上,至少要5年时间」,此期间台日半导体人才势必紧密交流。
事实上,今年7月间,三三会组成北海道经贸参访团赴日,与日方讨论最为热烈就是半导体产业议题。三三会理事长林伯丰表示,「日本曾经是半导体制造的强国」,1986年日本生产的半导体产品全球市占率曾高达45%,上个月的日本行,特别提出应在晶圆材料、厂务设备、人才,以及共同研发电动车、物联网、人工智慧、元宇宙应用,寻求新南向市场的合作。
此外,工研院与日本德山、国内筑波科技共同合作的化合物半导体实验室也在8月初正式成立,号召化合物半导体自主材料生产技术平台,从事粉体制程及晶体验证,从原料、磊晶到封装测试。
今年7月间,三三会组成北海道经贸参访团赴日,与日方讨论最为热烈就是半导体产业议题。图为参访三菱电机6吋碳化系晶圆厂。(图/三三会提供)
而10月26日登场的台北国际光电周,将以「次世代化合物半导体国际研讨会」及「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领袖高峰会」为主角,台日厂首度在化合物半导体领域大规模参与。主办单位台湾光电科技工业协进会(PIDA)执行长罗怀家指出,台湾、日本在化合物半导体领域的合作将加深、加速。
台北国际光电周展览绕着化合物半导体制程而设「化合物半导体」、「精密光学」、「光电检测」、及「矽光子与雷射」4大主题。罗怀家指出,化合物半导体制程的材料、压力、温度要求与矽不同,并预告可能发表国际大厂竞逐的8吋碳化矽(SiC)标准,应用在高频高速的电动车、高铁动力系统。同时日商Disco将演示以雷射切割晶圆技术、有别于以往用钻石线切割,京瓷(Kyocera)展出化合物半导体封装,日本NTT先进科技公司展出化合物半导体设备商。
化合物半导体展区国内参展厂商包括环球晶(6488)、稳懋(3105)、中钢碳素(1723)、光电检测闳康(3587),光学佳凌(4976)、明基BenQ等;台湾超微高学的AI光学设备能把晶圆放大数百万倍检测表面裂痕,甚至可以做到「透视」内部瑕疵,「原理跟哈利波特『隐形斗篷』一样,是利用折射」。
一位科技业内人士观察,日本对此番化合物半导体发展相当积极,因当局亟欲振兴国内经济,希望能够抓住电动车动力系统、智慧制造、AI应用商机;在1980日本半导体黄金年代的从业人士们面临退休,在鼓励终生工作的氛围下,有余裕与眼界再投入产业以及促进台日双方合作。
更多 CTWANT 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