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政变:地缘政治启示录

位处西非的尼日7月底发生军事政变后,恐会转向反法亲俄,牵动美俄在非洲的角力。图/美联社

位处西非的尼日自7月底发生军事政变,至今整体情势仍十分紧绷。最新的发展是军方要求法国驻尼日大使限期离境,但遭法国拒绝;而在上周末,则有上万群众聚集首都尼阿美(Niamey),力挺军事政变。国内与国际政治互为表里。尼日政变不仅是该国内部政治权力斗争,一个月来,还引发其与非洲西部国家之间的冲突、连结欧洲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对峙,牵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之间的板块角力。

在大国对抗集团化、欧洲大陆已被点燃乌克兰战争之际,非洲大陆会不会再起战火,攸关本已相当脆弱的全球安全。在地缘政治的连动下,国际局势时常牵一发动全身,同在烽火热点上的台湾对于尼日事件的发展,有了解的必要。

尼日是前法国殖民地,是西非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非洲民主稳定的典范。此次被军方推翻的民选总统贝佐姆,走务实的亲西方路线,既与美法合作打击伊斯兰恐部分子,接受美国驻军1,000人与法国驻军1,500人,但同时也与中国保持良好的经贸投资关系。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观之,尼日政变涉及以下两大关键议题:

一、亲西方与反西方的政治板块竞争

北非、西非与中非过去是法属非洲领地。这些国家在独立之后,仍与法国保持密切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联系。政治外交上,法国有着指导的地位,经济上,使用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然而,很多非洲国家都是典型的失败国家,尼日依然是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政府预算有40%来自外部援助。世界银行统计显示,农业依然贡献了该国GDP的40%,2021年尼日有超过1,000万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中,占该国人口的41.8%。政变后,政变领导者在电视上对全国发出灵魂拷问:非洲有如此多的资源,为何还如此贫困?他们往往将自己国家的失败归咎于法国的过度干预与剥削,因此产生对法国严重的逆反心理。

尼日的邻国马利和布吉纳法索先前已经发生过政变,并脱离传统的亲法路线,转而与俄罗斯密切合作。这两国同时声援尼日政变,扬言若法国或西非国家共同体出兵干预,将视为宣战。尼日政变之后,恐也会转向反法亲俄,牵动美俄在非洲的角力。

二、能源供应与大国角力

尼日问题不仅牵动大国在西非的势力板块,也关系着欧盟的能源安全。尼日位居与欧盟计划修建的跨撒哈拉大沙漠的天然气管道的节点。这条的跨撒哈拉天然气管道(TSGP也称为NIGAL管道和跨非洲天然气管道),从尼日到阿尔及利亚,是欧盟借以降低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提高能源供应多元化的重要规画。如果有了这条来自非洲的天然气管道所提供的稳定能源,那么欧洲未来的能源供应基本可摆脱俄罗斯的能源绑定,也可以不必高价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欧盟将更加有能源自主的底气。

铀原料也是可能引发地缘政治冲突的问题。尼日蕴含丰富矿藏,以欧盟最重要电力出口国的法国为例,其核能发电比重高达七成,其中有二至三成的铀原料即来自尼日。2022年俄乌战争导致欧洲失去廉价的俄罗斯能源之际,原本是欧盟紧急能源供应之所寄的法国核电,有32座因年久腐蚀而停修,今年初起,核能反应炉纷纷启动复工,法国重回电力出口国之列,且预计再兴建六座新型核电,对铀原料的需求增加中。

因此,尼日政变可能使已因俄乌战争导致能源匮乏的欧盟再陷困境。在过去18个月的俄乌战争期间,欧盟国内经济因缺乏俄罗斯廉价能源引发通货膨胀。经济停滞与企业外移导致欧元区7月PMI降至42.7,工业心脏的德国则跌到40以下的逾三年新低。经济问题已使当前欧盟主要国家执政者民意支持度偏低,尼日政变,对于欧盟的能源安全自主之路无异是个挑战。

铀原料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尼日虽为世界重要铀矿生产国,铀矿主要掌握在美国手中,其他包括俄、中等列强对其矿藏则虎视眈眈。随着尼日政变、反西方政权主政,在美国不愿意释出铀矿掌控权的情形下,未来恐有一番争夺。凡此,尼日问题大约都不是美、中、俄、欧各方会轻易放下的。

长期以来,尼日被大国以后院势力版图待之。从过去的殖民、后来的政治控制,到当前的战略物资取用,尼日始终未能摆脱地缘影响而在强权政治中轮回。也因此,此番政变,牵动区域稳定与国际局势。已有多名非洲政治领袖对尼日情势提出警告,呼吁各方慎防擦枪走火,勿动干戈,以免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地缘政治残酷且无情,强权角力下的棋子命运多舛。远在东亚的台湾,隔重洋远望,岂可不引为借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