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是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全球化是大趋势,中国车企迎机遇期

“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和地区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工具化,试图割裂全球汽车市场,成为行业所面临的新问题,需要共同解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7月12日召开的2024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虽然逆全球化和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合作,延缓了电动化的进程。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发展是全球共识,电动化终将是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全球化是大趋势,不可逆转。”

付炳锋认为,汽车是高度全球化发展的行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更是全球产业合作的产物,更需要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实现跨越式发展。

汽车产业全球化格局正加速形成

在付炳锋看来,“汽车产业百年变局源于电动化,并与新一轮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在这一轮转型发展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迅速,吸引了全球先进技术和产品向中国聚集,中国正在成为新的创新策源地。新一轮发展将加深产业融合与生态合作,汽车产业全球化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低碳零碳发展是产业转型必然方向。”他表示,碳减排是全球共识,需要各国一起应对,希望尽快实现标准对接和产品互认,共享成果与经验。

谈及企业全球化发展,清华大学车辆学院研究员李显君认为,中国汽车企业不要只使“笨功夫”,必须重视思想品牌建设,升华品牌内涵,开辟全新品牌塑造和国际化传播情境。

“中国汽车品牌出海要真正实现全球化,绝不是走出去,更要走进去。”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2024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中国车企正迎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国车企出海一方面是要做好自己,另一方面要多携手,携手讲好中国汽车品牌故事,共同努力打造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琅也在演讲中提到,中国汽车出海不仅是汽车产品“走出去”,更是技术创新“走出去”、社会责任“走出去”,真正和海外朋友、海外伙伴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全球各国受欢迎的企业公民。

王琅表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深度变革中。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中国汽车产业应该继续坚持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汽车产业重塑,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欧盟反补贴调查遭内外反对,距终裁还有4个月窗口期

“近年来,美国和欧盟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采取了加征关税、反补贴调查等,人为设置障碍,阻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发展。”付炳锋在论坛上提到,7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初裁公告,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关税,高额关税完全阻断了市场。7月5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开呼吁:加强磋商交流,纠正欧盟委员会的错误行为。征收高额关税并不能提高欧盟企业的竞争力,只会导致贸易冲突升级,双方企业都将遭受经济损失,给中欧汽车产业合作蒙上阴影。

付炳锋表示,“虽然逆全球化和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合作,延缓了电动化的进程。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发展是全球共识,电动化终将是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全球化是大趋势,不可逆转。”

在反补贴调查启动9个月后,今年7月4日欧盟委员会(简称“欧委会”)对中国产电动汽车(BEV)征收临时反补贴税。这一临时关税将于7月5日生效,最长持续四个月,其间欧盟成员国将投票决定是否将其转为为期五年的正式关税。

与此前6月12日预披露的税率相比,欧委会对上汽集团加征税率从38.1%下调至37.6%,吉利汽车加征税率从20%降至19.9%,比亚迪税率不变,仍为17.4%。欧委会还决定,对其他未被抽样但配合调查企业的加征税率从21%降至20.8%,对未配合调查企业的加征关税税率也从38.1%降至37.6%。

目前欧盟对进口电动汽车征收10%的关税,加上加征的反补贴税率,中国产电动汽车进入欧盟总关税税率为27.4%-47.6%不等。

对于欧委会发布的初裁结果,中国商务部、中国外交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表示强烈反对。

商务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何亚东7月4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中方已多次表示强烈反对,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目前距终裁还有4个月窗口期,希望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展现诚意,抓紧推进磋商进程,基于事实和规则,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7月11日,商务部回应有关中国电动汽车补贴问题时表示,中欧双方正在就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进行磋商,事实和规则是磋商的两大支柱。这里的事实是指双方认可的客观事实,而不是单方认定的所谓“事实”。希望欧方正视中国电动汽车竞争优势并非来自于补贴的事实,正视中欧汽车产业合作有利于共同发展的事实,正视欧盟业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事实,真正作出基于事实和规则、合理且客观的决定。

与此同时,不少欧洲政商界人士和主要汽车企业也对欧委会的这项做法投出“反对票”。德国交通部长福尔克·维辛表示,加征关税是一种“破坏性的做法”。他呼吁欧委会不要诉诸关税,而是要制定良好和公平的竞争规则。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主任马蒂亚斯·鲍尔认为,没人能从加征关税中受益。欧盟加税举措不仅影响中国汽车企业,也打击了在中国进行生产的外国汽车制造商。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大众汽车集团也均表示反对欧盟加征关税的决定。

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刘建伟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欧盟反补贴调查规则,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最长不超过13个月,届时欧委会会发布最终裁决结果。

截至目前,欧委会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已进行了九个月。未来四个月时间至关重要。理论上,欧委会加征关税决定需要经过欧盟成员国表决。欧盟有27个成员国,投票反对的数量只有达到合格多数,才能阻止欧委会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即成员国中至少有15个投票反对,且这些成员国的人口总数至少占欧盟总人口的65%。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张冰

编辑 王琳琳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