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未来教育,温州学校要怎么做?这8位知名校园长这么说→
践行教育家精神,点亮未来。8月22日下午,温州市第三期“未来教育”瓯江思享会在洞头举行,邀请8位知名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园长共话未来教育新发展,共谋好学温州新篇章。
未来学习是怎样的?未来教师如何培养?未来学生要具备哪些素养?一起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外引内培 打造未来教师队伍
教育质量,本质上往往取决于教师的质量。如何打造一支适应未来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怎样更好促进年轻教师成长?思享会上,温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吴军分享了温中实践。近年来,他们“以诚意为先导”,不断筑巢引凤,2022年以来就有15位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的本硕博士入职学校,提升了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既要‘外引’,又要‘内培’,我们借力校本研修,构建起‘一基二翼三平台’青年教师培养体系。”“一基”是温州中学特色品牌校本研修项目“敞开式课堂、结构化作业”;“二翼”是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和“校内名师工作室”,为青年教师起飞插上双翼,今年温中师徒结对就有65组,校级名师工作室35组;“三平台”是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对外教学公开周以及学科省市级优质课评比。
每位老师有自己的独立价值观和职业目标,特别是90后、00后的新教师进入学校,使得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体成长价值的统一成为一个重大挑战。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陈爱新建议,要在学校文化体系和老师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民主式协商讨论达成共识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2023年完成、2024年即将完成的学校项目中,很多都是在与老师讨论价值认同时,呈现出来的,老师们共同达成的价值共识深入人心,为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注入原动力。”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近年囊括自浙江省到国家的中职领域重大荣誉,成功实现“大满贯”。该校党委书记、校长黄威认为,主要原因是强化了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干部全员竞聘机制,优化了结构、激活了队伍。温职专实行干部任期制,每届任期三年,任期届满后需要重新卧倒竞聘。同时,他们注重干部的梯队建设,通过同步成立“后备干部培训班”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成长空间。
内驱外延 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未来已来,师生要如何改变?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胡大为以自己学校为例说,他们聚焦学生的“学”,逐步推进“三化”学习变革,重点解决学习动力、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诊断问题。第一个“化”是自主化,全程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第二个“化”是项目化,通过各种项目外延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创新、沟通、合作、文化理解与传承等关键能力和素养;第三个“化”是数智化,引导一批教师建立了“学情意识”“数据意识”,“用冰冷的数据,温暖更多的孩子”。
温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党委副书记、校长谢作长认为,未来课堂样态中要学会学习,就要学会倾听、整理、表达、质疑、自学、合作等六新学规,再慢慢内化为六大学习素养,倾听、整理、表达是第一层次学习素养,在这个基础上往上提升,到第二层次就会质疑,第三层次就是对质疑的问题通过自学或合作去解决,转而形成自学素养和合作素养。
龙湾区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校长王旭海表示,不能用过去的知识来教育当今的孩子去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以实践育人、协同育人、项目育人、榜样育人“四育”和全员、全程、全域“三全”的方式为新时代教育注入新的内涵。温州市第十一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王畅认为,不断创生迭代的卓越的思维能力,才是教师在面向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无可取代的能力,教师要从他训走向自训,才能更有效捕捉当下需求促进专业发展。
五先五后 助力县中快速崛起
刚卸任8年校长职务的乐清中学党委书记陈佩军则分享了学校近年来快速崛起的秘诀,“治理一所学校,尤其是处于走下坡路的学校,它的实践逻辑应该是:只有先摸清实情,才能定准目标;只有目标清晰了,才能统一认识;只有认识统一了,才能寻找到合适的路径,继而确定适切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要解决好动力、保障等问题。”
具体说来,要做到“5个先5个后”:先摸清情况再确定目标,先凝聚人心后开展工作,先理顺关系后改进变革,先核心问题后重要问题,先自身后他人。
“未来教育”是温州近年来探索打造的一张具有区域辨识度的金名片。2018年,我市率全国之先启动建设“未来教育”体系,持续深化改革,优化顶层设计;2020年出台“未来教育”体系建设实施五年方案,推进未来空间、未来课程、未来课堂、未来教师、未来学生、未来治理等六大行动;2021年发布《温州市“未来教育”创新区、窗口校培育导引》,依托创新区、窗口校两大载体,以点带面、以培促建,打造出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激发区域教育的创新活力。
记者:曾云毕
编辑:瞿含张
二审:曾云毕
三审:林 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