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门口不再乱糟糟!“闪送”小豆包这几个学校怎么做到的
6秒钟,能完成停车送“小豆包”入校吗?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场景,每天都在清华附小清河分校上演。通过学校、交警、家长的共同努力,让乱糟糟的接送学画面成为历史。
近两年来,本市交管部门与各中小学联手,制定“一校一策”交通治理方案,结合每所学校周边的交通现状及“痛点”,分别通过优化交通组织、完善安全措施、推进共治共建、提升科技管控等举措,优化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
地点:海淀区清华附小清河分校
早上7时20分,正是小学送学高峰期,清华附小清河分校西门外,送娃的车一辆辆驶来。与常见的送学场景不同,这些车只在校门前停留几秒钟,家长不需要下车,开关车门、守护孩子入校的,是戴着紫色绶带的家长志愿者和身穿蓝色制服的交警。
“同学你好。跟爸爸说再见!”家长志愿者王志浩熟练地打开一辆车后车门,把一名个头儿不高的低年级学生接下车,又关上车门。随后,手拉着手将其送进校门。没等目送孩子进校,孩子爸爸就已经将车开走了,用时不到6秒钟。
“家长们当过志愿者后,会更加理解‘6秒钟工程’对孩子上下学安全的意义,接孩子的家长对孩子非常负责任,送孩子的可以安心地放下孩子就走,建立起家长间的信任。”王志浩告诉记者,每个学期家委会都会组织各班家长报名,算下来一个学期也就轮上一次站岗机会,大家都抢着报名,“孩子班上43人,这一周5天家长报名70人次!大伙儿热情特高。”
6秒钟“闪送”进校,靠的是多方努力。“家校社政协同共育是清华附小一体化学校的成志教育理念,学校提前向家长提出儿童出行倡议书,要求学生全部坐在后排靠门座位,下车前背好书包,为快速入校、即停即走节省时间。”清华附小副校长、清华附小清河分校执行校长王玲湘说,该校由清华附小承办后,班级数从2017级的5个,增长到目前每个年级十二三个班,学生数量逐年迅速递增,对校门前交通安全顺畅带来很大挑战。
在几位家长志愿者身边,清河交通大队大队长张磊正忙着指挥、疏导社会车辆,“校门前这条毛纺路,承担着着清河地区进出城功能,高峰期车流量非常大,送学车辆即停即走,有效缓解了高峰期道路拥堵。”每天上下学高峰,清河交通大队都会安排警力协助学校维护秩序。
记者观察发现,学校西门前都是开车送孩子的,并未看见骑车、步行送孩子的家长。原来,学校联合清河交通大队,对西门、南门进行了“机非分流”规划,开车的走西门,骑车、步行的走南门,减少校门前多股车流、人流交织形成的冲突。
“学校南门所在的朱房路通行能力非常有限,只有上下两条车道且机非混行,存在着交通安全隐患。”张磊告诉记者,开学前,交管部门对校门前黄色网格线、各类交通标线进行了重新施划,更换朱房路中心护栏和学校门前护栏,增设禁停标志。同时,联合属地街道,在学校周边道路增设“电子警察”,进行违法停车抓拍采集,并加强交通巡逻管控力度,解决因违停造成的道路拥堵。
然而,道路条件先天不足与送学车辆太多之间的矛盾,仍然客观存在。“每年暑假,我们对新一年级学生做全面学情调研中,有一项就是上下学接送方式的摸底调查,西门每天开车接送孩子的近200辆车,全部集中在7点半左右、20分钟高峰期内。”王玲湘介绍,为了疏散车流,学校与属地管理部门协调,在毛纺路临街居民楼旁,利用一个库房后院新开辟了西门,并进行美化绿化,为学生入校划出一条“专属通道”,开车送孩子的统一在西门外停车6秒钟。
清华附小清河分校有两个校区,另一处相距四五百米外的强佑校区,被两三个老旧居民区包围,周边道路狭窄,通行、停车矛盾更加突出。“为了打通微循环,我们通过入户走访调查,重新对朱房路、毛纺东路、文苑路等道路进行交通组织优化,将学校西侧的毛纺东路改成北向南单行,同时增设单侧停车位,既避免道路狭窄造成的车辆‘顶牛’,也保障了居民停车需求。”张磊说。
“同学好!请把口罩戴好。”在位于朱房路上的学校南门,家长志愿者王志浩的儿子王韬然身穿校服,戴着红领巾,正在同学校老师一起站礼仪岗。谁的红领巾戴歪了,他还会走上前,帮助对方戴正。
“见面相互鞠躬问好,竖大拇指彼此激励赞美,扣好扣子、衣冠整洁,这是清华附小的三张名片。我们希望利用校门前上下学时间,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文明礼仪的教育。”王玲湘介绍,每到家长言行垂范做志愿者这一周,他的孩子也是本周的值周生和“礼仪小使者”,让孩子们在与老师、家长共同承担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形成遵守交通规则、讲文明懂礼节的意识。
今年入学前,该校还聘请清河交通大队副大队长张鸥作为“校外辅导员”,为孩子们上交通安全第一课,带孩子们学习常见的交通标志,通过“小手拉大手”,督促家长遵守交通规则。
地点: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
紧邻CBD商圈,挨着侨福芳草地商场、世贸天阶和日坛公园,芳草地国际学校周边早晚高峰交通压力不小。早上7点半,记者在校门前的日坛北路看到,双向两条车道上,车辆行驶有序,虽然车速不快,但并未出现明显拥堵,开车送孩子的家长基本能做到即停即走。
“路两边乱停车没了,把孩子送下车也敢踏实走了。”家长张先生指着路两边站成排的黄色隔离柱、隔离墩说,没有这些设施阻挡时,周边居民、接送孩子的家长经常把车开上人行道,根本不放心孩子在人行道上走,“现在敞亮多了,孩子下车后,也能一眼看到他进校,视线中没有障碍物。”
呼家楼交通大队一警区民警高思维介绍,除了对校门前道路增加禁停设施,交管部门还与家长“约定”,在周边车流量较小路段,不妨碍车辆通行前提下,允许接送学临时停车。在距离学校不到200米的芳草地西街,一位家长将车临时停在路边,步行走到日坛北路,把孩子送进学校后再迅速回来取车,用时不到10分钟。“这样的措施很人性化,既方便了家长,也使校门前清净了不少。”这位家长告诉记者。
“由于疫情原因,接送孩子车辆相较于往年有所上升,我们在上下学高峰加派民警及协警疏导,严禁学校门前道路车辆长时间停靠,让接送学生家长们做到即停即走。”高思维介绍,学校方面也制定了分年级、错时上下学制度,避免同一时间大批车辆接送孩子造成拥堵。“3点一刻开始分批放学,低年级先放,根据交通情况陆续放到4点。”校门口一位老师介绍道。
周边路口联动 为家长车辆放行
地点:西城区北京小学
下午3点半,位于西城槐柏树街的北京小学正在放学,一些提前赶来的家长没有都扎堆儿在门口,而是站在道路两侧学校划定的各班“家长等候区”。“过去都挤在校门口,家长找孩子可费了劲。现在站在等候区,孩子找家长一找一个准儿。”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随着接孩子的车陆续赶来,车流量上升,双向只有两车道的槐柏树街通行速度开始放缓。“东口、西口开始远端疏导,扳灯放行吧!”广安门交通大队副大队长李宁手拿对讲机,向周边路口的协警下达指令。很快,东侧的槐柏树街东口、西侧的宣武艺园路口,东西方向加长绿灯时长,校门前路段提速明显,“现在南北向车流量较小,不会造成影响。”李宁观察着路面情况,又指挥远端的长椿街路口实施联动放行措施。
一边疏导,一边还要防着个别家长违停。李宁带着协警,将可移动锥桶临时码放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中间的白线上,同时指挥接学生的家长迅速将车开走。“为了避免校门前掉头加剧道路拥堵,我们还在路中间加装了硬隔离。”李宁介绍,根据校园周边整治标准,广安门交通大队在开学前对各中小学门前交通设施进行完善,加装了违法停车监控设备,加强警示提示,净化校门前秩序。
权威说法
“一校一策”将在全市中小学推广
记者从交管部门了解到,“一校一策”交通治理方案将继续在全市各中小学推广,因地制宜地给校门前拥堵“诊脉开方”。目前,交管部门在翠微小学、中关村一小、金顶街二小等学校周边,通过调整道路单行交通组织,打通区域微循环,减少车流交叉点;在中法实验学校,为便于学生接送,在学校北侧增设学生专用校门,将接送学生车辆由路侧转移至路外;在青年湖小学、景山学校远洋分校、陈经纶帝景分校等学校门前,取消路侧停车泊位,设置禁停标志标线,保障学生上下学安全。
此外,还通过周边单位错时停车、桥下空间改造停车场等措施,方便接送学家长临时停车。
记者手记
交通安全这堂课,家长是最好的老师
记者采访中,曾碰到这样的家长,为了自己方便,将车停放在校门附近路口斑马线上,孩子上车前不好意思地看看周围绕过他们的行人,对家长说:“车停在这儿挡别人路了!”本该言行垂范的大人却被孩子“教育”了。
过马路闯红灯,骑车逆行,违章停车……走出校门多年的成年人,竟然需要“小手拉大手”,靠孩子监督家长。
接送学路上,尤其是学校大门前,家长更应该成为遵守交通规则、维护校门前秩序的榜样。多走几步路,心中有他人,比“迈出校门就上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好。
记者采访的三所小学,均为学生数量多、且置身繁华地段或老旧居民区周边的热点校,交通条件并不理想。可见,改变校门前乱糟糟的现象,并非无计可施,就看各方重视程度。校门前拥堵、秩序混乱,不能仅靠交通管理部门,还需学校、家长齐心合力,共同为孩子营造安全、顺畅的出行环境。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