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控制欲更强? 「失控感」成大陆父亲育儿焦虑主因

对孩子的控制欲更强?「失控感」成大陆父亲育儿焦虑主因。(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大陆爸爸比妈妈更焦虑?蓝皮书分析背后原因。图为《家庭教育蓝皮书(2024):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报告》。(问向实验室)

澎湃新闻7日报导,大陆近日发布《家庭教育蓝皮书(2024):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报告》,透过数据搜集和分析提出,在中国大陆家庭里,焦虑问题在爸爸中更为普遍,背后原因是爸爸对孩子的控制欲要显著强于母亲,不仅希望能够掌控孩子的教育方向,也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期望发展。但是,许多爸爸在孩子的日常教育和沟通中常常「缺席」。当期望与孩子的现实表现差距过大时,爸爸会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和焦虑;研究显示,男孩爸爸对孩子的行为干涉最普遍;失控感也加剧爸爸的焦虑感。

该蓝皮书由问向实验室与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联合出品,大陆教育家顾明远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秘书长马国川和问向实验室创始人张蓝心担任主编,由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出版。

问向实验室创始人张蓝心指出,该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大陆数百万家庭,通过数据搜集和深度分析发现,中国大陆家长在认知上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但在情绪与行为上无法跟上,呈现「知行不一」,80%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表现感到焦虑;焦虑问题在爸爸中更为普遍(爸爸:70%;妈妈:55%);男孩家长更为焦虑(男孩家长:64%;女孩家长:55%);综合来看,男孩爸爸最焦虑(76%),对孩子的行为干涉最普遍(65%)。

相较其他学段,初(国)中生父母最焦虑(初中:64%;其他学段:58%),同时干涉行为也最多(初中:50%;其他学段:43%),而亲子互动温暖度最低(初中:25%;其他学段:18%)。在小升初阶段,出现心理问题孩子的比例从10%上升到20%。

教育孩子,是「夫唱妇随」好?还是「慈父严母」好?调查显示:相较于「互补」式教育,夫妻双方在教育风格上保持一致,对孩子心理发展更有帮助。

调查还关注了中国大陆孩子的睡眠问题,随着学段上升,学生睡眠时间出现断崖式下降:小学和初中,50%的学生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到了高中,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的比例上升至90%。睡眠不足有三大原因:学业压力过高、手机成瘾、不良的家庭环境。

问向实验室调查研究专家进一步解析说,在对父亲和母亲在焦虑问题上的具体分析显示,父亲的育儿焦虑程度(得分:3.3分,满分5分)明显高于母亲(得分:2.7分,满分5分)。这个现象背后可能有两个潜在的因素:更强的控制欲和更高的学业期望。

本次研究发现父亲对孩子的控制欲要显著强于母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家长制观念中,父亲在家中往往拥有更高的权威性;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的行为控制倾向也普遍更高。父亲更有可能将孩子的成功与否直接关联到他们作为父亲的责任和社会地位。然而,随着孩子日益独立,和家长在观念和行为上出现冲突,剧烈的失控感也有可能进而加剧父亲的焦虑感,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父亲对孩子的学业期望也明显高于母亲。当这些期望与孩子现实中的表现差距过大时,也会让父亲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和焦虑。高期望的家长在面临孩子的学业问题时,往往也更倾向提高对孩子的控制来改善问题,这又反过来加剧了他们原有的焦虑感。

关于父母焦虑程度差异的问题,问向实验室的特别研究员、数位人东方翊利用AI数据分析给出了补充解释:焦虑问题在爸爸中更为普遍,男孩的爸爸最焦虑,有研究表明,针对家里一些重要决定,爸爸一般拥有主导决定权,针对孩子教育方向这样的大事,爸爸不由自主地希望拥有主导控制权,爸爸不仅希望能够掌控孩子的教育方向,也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期望发展。然而由于爸爸工作繁忙等原因,会造成爸爸与孩子的日常教育、沟通出现缺失,在子女教育中的参与度会相对较低,导致现实中爸爸是无法完全控制子女的教育进程时的,这种期望与现实情况的冲突,会引发爸爸更多的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