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梁建章: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
作者|谢涵
编辑|陈秋
运营|陈小妍
另镜(ID:DMS-012)
如果世上真有长生不老药,你是否会选择永生?
在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所撰写的科幻小说《永生之后》中,把「永生」作为故事的主旋律,带着读者穿越未来世界,描绘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从而引导人们去思考当下生命的意义和人类文明的延续。7月14日至16日,由这部科幻小说改编的舞台剧将在“上音歌剧院”上演。
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梁建章在小说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创新和传承。梁建章也是研究人口与创新16年的经济学家,对于这部舞台剧,梁建章在近日与另镜的对话中表示,创新与传承是值得思考的,希望去朝这个方向思考。需要不断地去探索新的东西,这也是这个剧的创新之处,生命意义的诠释,也是一个比较新的角度。
在当今“碎片化”的信息时代,梁建章认为,我们需要一些深度思考的时间,来关心一些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哲学问题。相对于宇宙的浩瀚,生命固然短暂和渺小,但只要存在爱情、亲情以及生死,渺小的人类就可以无限延续,从而孕育无限的创新,并将其在空间和时间上无限传承。
《永生之后》故事重要主线是一家神秘公司发明了长生不老药,社会也因此慢慢演变成两个围城,出现了“长生区”与“生死区”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选择服用长生不老药的人们生活在“长生区”,生命可以无限延续,但随着人口数快增长而被禁止繁衍后代。而选择不服用长生不老药的人们生活在“生死区”,要面对生老病死,但也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这里的人更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
故事脉络中,处处暗藏冲突。永生和繁衍后代是最大的导火索。“长命区”和“生死区”生活氛围也是冰与火的存在。
“去探索,创造,和爱。”这是这部作品的主题。而故事中,女主角黛玛的出现打破了平静的海平面,点燃了所有的矛盾点,也让故事得以升华。“生死区”的黛玛,闯进了“长生区”男主角杰德的世界。当杰德遇到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黛玛,爱被重新点燃。而两人将共同面临是否选择永生,是否繁衍后代以及思考未来科学真正要改变和颠覆是什么。
当“长生区”的人们获得永生,生命反而缺少激情、活力和情感,失去对生物医药、基因科技、核能技术、太空探索和人工智能研究的热情和冒险精神。而“生死区”的人们却更富有探索精神,不断的为社会创造价值,感受生命的意义。
梁建章一直非常关注我国的人口问题,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各方面的重视,特别是国内少子化问题。现实社会中,梁建章也在身体力行的践行着自己的呼吁。6月30日,携程正式宣布,凡入职满三年的携程员工,生孩子后每年可以领取1万元生育补助,可以连续领取5年,未来将有大约2万名新生儿能够领到这笔钱。携程表示未来将投入10亿元进行员工生育补贴。
梁建章向另镜表示,人口的老龄化或人口减少,根本上是一个问题,就是少子化。少子化导致了老龄化,导致了人口减少。少子化不仅仅是总量的减少,结构的恶化,还有对于创新的影响,这个是最根本的问题。不是说劳动力少了的问题,而是创新,整个国家的竞争力下降的问题,或者是在全球财富分配能力的问题。
当今科技发展这么快,未来到底哪个科技会颠覆现在人类社会的形态,会使得人类文明朝哪个方向发展?这是很多科学家、未来学家都在思考的话题。人工智能、虚拟人,还是太空,还是环境,基因技术?哪一项技术会从根本上改变人性和人类的社会结构?
梁建章表示,我们所知的是,人类会控制新出现的科学技术。人类会觉得许多新技术风险很大,会恐惧,就像科幻小说里写的,机器人把人类奴役或者是基因技术把人类改变了。现在看来,许多新的技术都在得到控制,比如有人稍微改改人类基因就要被抓起来,或者稍微发展一阵子人工智能就有人说要慢下来。
以下是另镜节选的对话梁建章实录:
关于剧情创造
Q:是什么契机想要把《永生之后》变成一个话剧?
梁建章:这个书本来也是比较适合搬上舞台的。得看现在什么东西是虚拟的,还是要能够有沉浸式的感受。编成舞台剧,也能拉动经济和旅游。所以就想做舞台剧。
至于剧情还是有比较大的变动的,这是导演和编剧的再创作,这样比较适合舞台剧。确实这个话题值得,有这么多观众在一起思考这样一个哲学命题,还是应该有一个更加不同的震撼效果。
Q:这个话剧版哪一点是您觉得最满意的改编?
梁建章:演员对这个剧的热情是空前的,他们特别想讨论这个话题,会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对于外星文明,对于永生药,对于脑机接口,各种各样的。因为太多新的东西,他们都想加到里面,因为时间是有限的,我也就可能要拉回来,
我当然也是第一次做这个事情,所以也不是很有经验。也是在摸索的过程当中。
关于永生话题
Q:永生可能会是一个极端的痛苦,个人会怎么选?
梁建章:这个小说和我其他的文章都在说创新跟传承,如果两者兼得的话,可以活很久,又可以不断创新,也有后代,创新是包含创造后代的这层意思。如果能够既创新又能永生的话,那就会选择两者都有了。但在人类到外太空移民之前,是不可能兼得的,外太空移民这件事情没有那么快。
我个人倾向还是希望创新跟传承是更重要的。如果永生了,但没有任何可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做,整个社会是固化的,那其实是非常没有意思的。等于你一辈子固化在一个地方,所以真的要选择的话,永生也不是很好。
这本书的本身的意义也是如此,不光是延续,还要有创新,去探索未知,包括需要不断的有新鲜的血液加入才行,这对传承也是很重要的。
Q:《永生之后》演出之后,希望会有怎样反响?
梁建章:创新加传承是很值得思考的东西,我觉得,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朝这个方向思考。
比如说追求能够留下些什么东西,无论是基因,还是创新也好,跟延续是统一的。今天之所以能思考问题,也是以前的人不断的传承和创新到我们今天这一代。
人类本能的也是对新的东西特别有好奇感,或者是有探索欲。未来,会越来越多的人去从事创新相关的产业。虽然有AI代替很多很多的重复性的工作。那创新相关的工作还是会由人类去做。也会是个人、企业和国家竞争力的表现。
需要控制风险,但还是需要不断地去探索新的东西,这也是这个剧的创新之处,生命意义的诠释,也是一个比较新的角度。
关于人口问题
Q:如何看待人口的老龄化?
梁建章:人口的老龄化或人口减少,根本上是一个问题,就是少子化。少子化导致了老龄化,导致了人口减少。少子化不仅仅是总量的减少,结构的恶化,然后对于创新的影响,这个是最根本的问题。不是说劳动力少了的问题,而是创新,整个国家的竞争力下降的问题,或者是在全球财富分配能力的问题。
改变这种现状也有很多政策提议,其中有些提议有些是很难实现,或者是需要很长时间去改的,比如教育问题。有些是可以立竿见影,发钱就立竿见影。现在需求不足,正好是可以通过发钱来刺激需求,通缩也是需要靠发钱来防止通缩。
有些人说,有没有这么多钱?这些人又说,我们人口减少了也没有问题。人口如果是年轻人少一半的话,也不是个问题。你想想,如果年轻人少一半,那是不是说,我们现在其实有一半的人口工作,这个社会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如果是这个成立的话,这个社会的资源是够的,只不过是现在的政策并没有把生孩子作为对社会的贡献去给予足够的补偿或者足够的认可。
至于不结婚这个问题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办法,因为两性越来越独立,对于过去传统的婚姻,肯定会是一个冲击。但是如果我们从生孩子的角度,我们的福利政策一定要能够让,即使不结婚的那些人也有能力去生孩子。
Q:是否在通过艺术想传递某种人口方面观点?
梁建章:我觉得现是很值得去思考这个问题,这个剧应该是一个比较独特的方向,去探索人类未来,我觉得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一个事情。
科技有些方向是空间上的拓展,那就是太空旅行。有些是时间上的拓展,可能是永生。还有就是反方向,非常微观的,如果能够研究出非常微观的话,那人脑跟电脑、模拟人脑的虚拟世界,这也是一个方向。
而这些方向,太空旅行是最难的,微观世界人脑虚拟化的这样一种探索,其实是更容易,这已经有很多题材讲这个东西了,反而长生不老应该是会不断提升的,当然也不容易,但是太空旅行肯定比太空移民要容易。所以最有可能的是长生不老的技术会根本上改变人性。
Q:你如何看待当下青年创业?
梁建章:当下整个经济对创业不是很有利,还有年轻人减少,创业的活力肯定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