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吕廷杰:5G时代,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吕廷杰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导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信息社会50人论坛轮值主席
导读:
六度空间理论表明,任何一个你不认识的人,可以通过不超过六度的转接去认识,而在5G时代,这种转接可能不用超过六度。
亚马逊80%的利润,都来自于长尾的销售。
5G时代,最重要的就是数据资产的打造,但同时它也带来了隐私的泄露问题。
隐私保护在5G时代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商机。区块链有可能是保护隐私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01
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
有一个六度空间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比如我(吕廷杰)与奥巴马原本是不相识的,但是我的一个学生的中学同学,嫁给了奥巴马的弟弟。由此,我就与奥巴马建立了联系,这就是六度空间理论。
其实所有的关系都不会超过六个维度的转接,一定能找到一个最短路径,这是经过统计学证实的。如果我们再通过大数据的分析,那么任何人之间都可以不再陌生。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彼此之间都不太熟悉,人们之间彼此都疏远了,这就是现代化的结局。本来这两个人是很容易连接的,但因为没有必要连接了,于是就不连接了。当然,需要连接的时候自然还能找得到。
02
亚马逊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在我(吕廷杰)看来,未来做客户画像的公司会有比较不错的发展。以前运营商的业务创新,都是面向个人的,做同样短信产品。比如一家做彩铃另一家做炫铃,名字不一样其实本质都一样。甚至恨不得开发出一个应用,卖给所有的人,这叫“同质化”。
但是在面向行业应用时,这是不一样的。阿里巴巴在做企业办公软件“钉钉”时,他们发现一个问题:金融行业的需求和物流业不一样,学校和医院不一样,这就叫“行业应用”。
5G在面向行业应用、产业应用、产业互联网应用的时候,非常差异化,这就是“垂直化应用”。
这时候就出现了很多咨询公司,它们前身都是做企业画像的,做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的。因为网络上数据信息是海量的,如何投其所好,减少用户信息搜寻成本,这是很重要的。
原本用户画像是出于服务的目的。比如,知道某人当过知青,于是我们就推送与知青相关的信息给他,如歌曲、小说等。用户在接受到这些信息之后,有可能会主动帮助我们分享出去。推送的渠道不一样,我们将此称之为“长尾效应”。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吕廷杰)在西单租了一个地方卖书。但是实体的书无穷多,不可能将所有的书都摆在书店里,根据二八原则,80%的利润来自于不到20%的畅销书,所以我一定摆那些畅销书,小众化的书就不会销售。
但是亚马逊在网上销售书籍时,因为它“货架无穷大”,由此衍生了客户搜寻信息成本增加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通过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可以知晓用户偏好。所以亚马逊的运营逻辑是因为渠道不一样,获客的成本不一样。
长尾效应的本质是渠道的改善,导致在亚马逊上面小众化的书都可以被卖出去,销售的成本几乎为零,推广成本都客户自己推,它只要销售就能获得利润,积少成多,这样产生的利润可以有无穷多。所以它80%的利润是来自于长尾的销售。
当今时代,最重要的就是数据资产的打造,而它也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问题。当所有人都拿到你的数据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03
关于隐私,东西方所呈现出来的不同态度
5G在这样的应用场景之下,是不是会导致人的隐私变得几乎是没有了?在学术界甚至有人说:“以后人就不应该有隐私,这些信息都应该是公开的,信息就应该是共享的”,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悖论。
一个月前我(吕廷杰)应邀请,到香港做了一次5G的分享。在香港很多店铺都支持手机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我们可能习惯买瓶饮料直接使用手机支付,但他们还是在使用现金,买饮料会拿出五港币来,金额大一点的消费还是刷信用卡。
为什么他们不使用手机支付?手机支付不是更方便吗?很多人的回答是:“我们不愿意泄露我们的隐私”。
有人说这是因为大陆信用卡普及率不高,一下跨过信用卡时代,进入手机支付时代。其实不是这样的。
十几年前,特斯拉的老板马斯克和硅谷投资“皇帝”彼得·蒂尔做出Pay Pal,手机支付由此衍生。十一二年前,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和索尼推出了为Felica (Proximity Cards的简称)应用,叫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今天所有手机内的卡包都是日本Felica 应用转移到这里的,标准为NFC。
这些东西都不是中国人创新的,但我们做的很大,人人都在用。其实这里面还是文化的区别。
他们不希望自己的消费信息被暴露,比如经常在药店买东西,无形之中就会暴露家族病史,这些信息他们是不希望别人知道的。所以他们不会用移动支付,使用银行卡支付,用的是银行专线、专网,大家认为它是安全的。
互联网是开放的网络,美国五角大楼都不一定牢不可破。所以,放置在互联网上的东西很容易被别人获取。从隐私角度进行考虑,西方发达国家的互联手机支付没有中国那么旺盛。
我回来以后,问身边的老师或者学生说:“你们没有隐私的考虑吗?”他们说:“我们太平凡了,我们哪有什么隐私,反正为了方便,我宁愿牺牲我的隐私”。
这就是表现出文化的不同,中国人对隐私安全的敏感度没有西方那么高,因此成就了中国个人互联网应用的蓬勃发展。
04
5G时代,解决隐私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商机
5G到来,万物互联,他人很容易获取与你相关的信息。比如很容易知晓哪辆车、哪个银行账户可能跟你有关系。这样其实带来了非常大的隐私泄露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法律法规等相关方面去完善、去建立。而且还需要有技术的加持。
我(吕廷杰)认为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构建,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因为它有激励机制。
举个例子,我有几个下海很多年,从事网络运营商的学生,一直干得很苦,也没挣到什么钱。而去年,他们收获了一个亿的利润。因为网络发达了,社会的痛点出现了,他们给服务公司做了一个“号码隐藏”的服务。
今天我们使用滴滴、神州专车、首汽约车等互联网应用,我们与司机之间可以互打电话,但双方都不知晓对方的真正号码。这就是利用网络智能平台实现的,它做了一个号码映射,发送一个虚拟号码给你,当行程结束,双方之间的关系就解除了。
快递业的发达方便了用户,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痛点,很多顺丰的客户抱怨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等信息暴露在快递单上,自己的隐私被暴露了。
于是顺丰也采用这种号码隐藏,所以现在我们看到顺丰快递单上是:X先生139*****,其他人看不到电话号码,但快递员可以打通。
还有一种停车的应用。在以前,我们停车后,担心可能挡住别人的车,就会贴一张挪车电话,但这个电话可能被人利用。现在贴一个二维码“挪车请扫码”,扫一下电话就打通了,并且扫码的人并不知道真实电话号码。
所有应用,最后都归结在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就拥有了最多的隐私数据。因此,平台管理的法规要跟上,因为这些新的技术应用也会带来新的问题。
当新的技术出来时候,我们要拥抱这些技术,毕竟它给我们带来更多方便。但是它衍生出的问题,也许用法律法规的方法去规范,周期长比较长,而且比较难。所以我们鼓励社会去看到这些痛点,采用更好的技术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解决的过程本身就是有商机的。
在未来,隐私问题在行业应用、产业应用将会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05
为什么说,区块链是“重构人类文明的机器”?
隐私保护,将会是5G时代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商机。当所有信息集中到一个公司,想要获取信息就更简单了,信息也就更容易泄露。
更有甚者,美国哈佛大学一个教授认为,5G和区块链的赋能将是一个重构人类信用的机器。
区块链是个“超级账本”,不可篡改不可抵赖,所以他认为区块链是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革命。
因为在区块链时代没有人敢做坏事、说假话,一旦说了就会被记录,并且消除不掉,任何人都知道你做过什么事情。
在以前,北京马路没有安装摄像头的时候,很多人有急事时,只要对面没车就会闯红灯,有了摄像头以后就不闯了。
当有一个系统在监控着你的时候,你不敢做坏事这叫“去信任化”。未来的网络化环境使得每个人都变成一个好人,车不会违章,人不会违章,因为成本太高。
因为一旦违章了,就是不守规矩,可能以后贷款都受阻碍,所以区块链时代“万物互联”了以后,人都变老实了,它比现在任何的思想教育都管用。
实际上,区块链是“重构人类文明的机器”,是通过建立信任。
现在,大家做生意、谈判,你不信任我、我也不信任你,大量的交易成本浪费在这,以后大家都是坦诚相待,没有人可欺骗。
5G时代,每一个人的每一笔钱,完全透明,确实有可能性,但是还会出现新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今年上半年,VISA推出了信用卡和借记卡卡号隐藏的应用,这个应用非常伟大。
传统银行的体系,pos机、ATM机,我们在刷卡、读卡的时候,是通过银行的专线、专网,它是安全的。
今天手机支付流行以后,金融服务业手机支付领域出现了一个安全性问题——我们的卡号会在互联网上流动。
互联网是开放的网络,跟银行的专线、专网是不一样的,所以就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针对这一问题,VISA提出用区块链去解决它,针对这样的场景,进行做卡号隐藏,保护卡号不被泄露。
卡号隐藏以后,在刷卡、认证时,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卡号是什么。沿着这个思路往下思考,为什么VISA要用区块链?其实这就回到了区块链的本质,它这个超级账本不可篡改、不可抵赖。
5G时代,区块链有可能是保护隐私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06
未来20年之内,可能传统意义上银行都会消亡
我(吕廷杰)认为互联网下半场绝不是从消费到产业的转移,互联网的下半场应该是从传递信息的网络,到传递价值或者传递信用的网络。
做互联网的人都知道,互联网是没有办法传递价值的,因为它信息不守恒,信息是可以被改变、篡改、抵赖的。有人反驳说,我们都是在使用手机支付,在微信上发红包,使用淘宝购物,并没有使用现金,而是直接通过信息转账。
能做到这些的原因,是因为微信、支付宝是绑定了银行的借记卡或者信用卡。每一笔消费这背后,是银行在做记账、银行在做背书。是银行在证明发红包的人发出去之后的资金,就不属于他本人了;买东西转账时,也是将资金支付给企业了。
微信支付、支付宝刚开始问世的时候,国内银行强力反对。后来通过分析发现,这只是一个金融渠道,微信支付、支付宝抢占不了银行的份额。
这些移动支付的存在,可以加速货币的流动性,可以方便客户调动账面资金,但客户的帐必须放在银行,必须由银行做背书,由第三方证明,个人转出的帐不属于他本人。这些在网络是实现不了的,最终金融收益其实还在银行,所以银行放手让微信支付、支付宝去发展,移动支付一下子也就烽火燎原了。
通过清晰的分解,我们知道,今天的手机支付是两个体系在共同地、融合地提供业务,渠道已经变成互联网,银行做记账。
写了《维基经济学》,被称为“数字经济之父”的加拿大学者Don Tapscott(唐·泰普斯科特),他写过一本书叫《区块链革命》,其中就谈到这个问题。
他认为现在银行效率太低,同一个城市的跨行转账,比如转1000块钱肯定不需要运钞车去运,在技术上只需要发个信息就行了。一个Email一秒钟可以绕地球一圈,而银行同城跨行转账需要24小时。跨国转账,比如转100美金,有可能要收取20美金的佣金。
如果开发出一个记账技术、替代银行的记账,一秒钟就可以转账,只收转账金额的1%、而不是20%,大多数用户都会选择后者。
未来将是汽车替代马车,互联网、手机消灭邮政信函,区块链将消磨所有的银行,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2013年埃森哲发布一个报告,到2020年美国1/3的银行会消亡。凯文·凯利被中信银行的董事长请到中国来做讲座,2014年上半年,他说:“20年之内传统意义上银行就会消亡”,当时中信银行行长脸色铁青。其实它也不是一天消亡的,它是慢慢消亡。
现代银行有300多年历史,诞生于英格兰的一家银行,在过去300年内,几乎所有行业都已经面目全非,只有银行业的业务架构、管理模式和商业逻辑从来没有变化过,但今天,它的末日到了,这是因为科技的进步。
07
区块链的目的,是让数据回归个人
而区块链是一个足以挑战银行的应用,它有五大特征:去中心化、集体维护、去信任化、公开化、匿名化。
区块链是一个隐私保护技术,它的目的是让数据回归个人。今天的逻辑是,我们点击、浏览、消费、借款、还款是我们个人的行为,可是,每一个人都没有自己的数据,我们不记得之前的消费记录。
但是,互联网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有精确的数据,银行里也有个人曾经借钱、还钱的数据,而我们自己却没有。
区块链的本质是让这些数据回归个人,只有自己知晓自己的数据,他人可以去做大数据分析,但不能知晓某个人的精确数据。
比如,自己病例可以存储在区块链内,密钥在自己手里,只有自己能打开它,别人是看不到它的。如果医生帮自己看病,可以授权医生看到这个病例,但他甚至不知道这个病例是哪个病人的,这个逻辑很多人并不清晰,其实它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网络的逻辑。
比如,去银行办卡、办办业务,需要实名制,通过身份证核实是不是本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为往来账户进行保密。
而区块链正相反,它将关于个人所有信息广播在网络上,成千上万人都可以记录。分布式地存储不可篡改、不可抵赖,所以你是谁没有人知道,只有你自己知道,可以通过密钥来证明这笔账是属于你的。
有一个段子话粗理不粗,一个洗澡堂子着火了,所有人捂着身体往外跑,手都快不够用了,门口一老汉说:“捂什么捂,捂住脸就行了”,这就是区块链。
区块链本来是给比特币记账的,但它却衍生出很多的商业内容,比如,婚前财产的公正、遗嘱等都可以用区块链,它不可篡改、不可抵赖,智能合约,机器自动执行,任何人都干预不了。
5G带来的问题,也可能通过新商业模式的开发、有盈利前景或者有社会痛点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它,也有可能通过进一步技术的演进,它会带动其他技术的应用。 (来源:自在睡觉)
9月3日,UCMT特邀重磅大咖吕廷杰教授,进行数字化专场直播,主题是《企业管理者,如何建立数字化转型战略思维——培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思想家》,带大家一起更深入地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更好通过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数字产业来提升企业的效率。
添加助教老师微信
即可进入直播预约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