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实录|在中国能做成一个ClubHouse吗? 奉佑生、朱啸虎、周亚辉等大佬告诉你答案
整理|彭丽慧
2021年以来,语音互动类社交软件Clubhouse已实现了全球800万下载。这波语音社交的风潮也快速吹到了国内。
春节前,映客旗下音频社交新产品“对话吧”火速上线,迅速在社交媒体刷屏。不少用户自发性裂变传播,对话吧邀请码甚至一度出现“一码难求”的局面。
对话吧是一款即时性音频社交软件,被誉为首款中国版ClubHouse。其产品玩法和底层逻辑跟Clubhouse也非常相似,语音支持技术也是来源于ClubHouse的服务商声网,新用户同样需要验证码才可以注册。使用验证码才可以进入对话吧,每一个人都可以创建房间,每一个人都可以做房间的主人。用户可以在APP中找到公开和私密两种选择,满足大家公开和私密的需求。
对话吧的项目负责人江宇航表示,截止2月20日,对话吧的用户平均使用时长接近三个小时,注册用户四千多,活跃用户一千多。产品初期的目标人群主要定位于创投圈、科技圈、媒体圈及海外留学生等。
那么,在中国能做成一个Clubhouse吗?产品如何能够顺利本土化?
2月20日晚9点,映客董事长奉佑生,投资人朱啸虎、昆仑万维创始人周亚辉、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杜永波,《最强大脑》主持人、复旦大学副教授蒋昌建,以及知群CEO马力等众多大佬在对话吧里进行了一场受人瞩目的对谈,共同探讨中国音视频社交的未来发展趋势。
核心差异:有价值知识和信息分享
马力:有人说ClubHouse这类产品和以前的语音聊天室没有什么不一样的,中国30年前就有这样的产品了,真的是这样吗?ClubHouse产品的本质是什么?
蒋昌建:30多年以前所谓的语音室我确实接触过,但因为当时还没有激发起我的强烈的社交需求愿望,所以社交对我个人来讲有多大的生产力,那个时候实际上还发现不了。但现在我用了ClubHouse以后,发现主要有几个方面吸引我:
第一是主题。也就是ClubHouse上的知识和信息分享,是不是能够满足我的好奇心;
第二是多元化。我在ClubHouse能够待上两个小时的主要的原因是面对同一个主题可以听到来自各方的声音,这是相当有趣;
第三是主题覆盖面非常广,选择性很强。无论是生物科技、还是年轻人的婚恋观,在ClubHouse上都能找到你就想要的;
与此用时我发现在ClubHouse上,大家约定俗成了一个非常礼貌且有序的谈话和文化环境。很多年轻人在对话过程中所展现出来了对知识、对信息的渴望,并且他们把这些知识和信息转化为自己改变工作、学习、生活的能力,如果平台能持续的能够提供这些价值,这对年轻人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朱啸虎:ClubHouse和中国传统语音房间是不一样的,以前中国语音聊天室更偏社交型,主播拉观众聊一聊;ClubHouse更偏向于知识分享,偏向于知乎的模式,高起高打。
前几个月ClubHouse也是默默无闻的,埃隆·马斯克进来之后才迅速拉了一波流量,但后面需要一波忠实用户。现阶段有很多年轻人在各个行业刚刚崭露头角,他们需要像ClubHouse这样的平台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这跟知乎早期很像,知乎在文字方面可以走通,那ClubHouse在语音聊天这条路也是可以走通的,所以我认为ClubHouse这样的平台一定要做内容沉淀,做录播的回放。
杜永波:我认为中国语音聊天室可能还是以社交为主,当下ClubHouse的产品形态可能跟知乎的形态是有点像的,只不过一个是文字,一个是语音。 但我觉得ClubHouse可以做得更加扁平化,可以处在微博和微信中间的形态,可能不像微博那么大型或者大V为主,也不像微信这样完全平等。
周亚辉:ClubHouse出来的时候我用了一下,也跟湾区大厂里的华人高管聊过,聊完之后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ClubHouse是美国湾区过去5年甚至是8年之内,在社交领域甚至移动互联网领域最有创新力的产品。中国肯定也会出来一个这样的产品,但是关键是看谁做出来。现阶段看,除了映客有先发优势,微博也有很强的优势,另外还有知乎,但知乎团队一直走得比较慢。
奉佑生:我们年前就讨论过做不做对话吧,对话吧是一个偏重运营、高开高打的产品。那这个工具本身有多大的创新?没有。这是基于疫情时代的一个产品,大家在家里待疯了,所以这个产品是最接近于人类原生态的产品,有新的模式,新的体验,又重构了一次生物价值的社交关系。
我们当时也没有决定怎么做这个产品,其中一个小团队说可以试试,他们就连续加班了四五天,然后春节大年初一就上线了,直到今天,我们认为对话吧才可以勉强对外。但这种产品是指数级传播的产品,如果我们能有提前半个月出来,就会取得先发优势。所以就要比拼速度,比谁勤快。
至于这个产品在中国能不能成?我认为肯定能成。但首先要考虑到监管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是能克服的。因为在直播行业里即使是大几十万个直播房间也能24小时人肉监管。其次,在0到1的阶段要考虑到商业逻辑,因为音频消耗实时流量其实很贵,而且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的承载体,那这个商业生态能不能有动力持续贡献内容,这是很重要的,所以必须形成一个好的闭环。
另外对话吧可以替代很多场景,比如行业类的大会,我们买门票,听大佬的讲话,不仅耗时间,还耗成本,现在通过这种工具载体在全世界邀请嘉宾做一个一小时的短暂分享,用户也可以用更低廉的成本来获取行业知识,所以我认为互动吧是有机会重构线下会议的场景,另外也会重构微信群的关系链。我们加了很多群,但很多人是不在里面交流的,那么通过对话吧高频度的沟通,会重构这个关系链条。
对话吧在未来还会有哪些应用的场景?
周亚辉:这取决于这个产品未来怎么分级,对于ClubHouse这类产品来说我感觉下一步会上视频,这样就能在教育、医疗等各种各样的垂直领域重构学习和交流的社群关系。
朱啸虎:我觉得不一定需要上视频,关键还是看用户场景,因为上视频之后就容易回到传统的直播领域。如果知识分享对颜值要求不那么高,语音是更方便的,比如用户可以开车的时候听,跑步的时候听。
所以音频和视频不是关键,做ClubHouse核心还是内容质量,而且一定要做内容沉淀。
周亚辉:我觉得上视频并不是要倒回到原来的社交关系,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产品的形态是希望人们在交流时,能够把交流的内容跟线下工作技能、商业世界联系在一起。以前的社交产品都是以娱乐为主的,很多时候都是匿名的,和人的真实世界不会有很强的关联关系。但是我觉得这个产品,如果坚持按照实名制的方向往下做的话,它的用户群体不一定比娱乐场景更大,但是商业价值有可能比娱乐社交的产品更大,因为它会把人的真实世界和线上的社交世界联系在一起。
蒋昌建:我是分三个层次来考虑这个问题:第一ClubHouse这类产品可以进行知识分享和信息传递,其实很多平台里,流量会往大咖或者在某个层次的意见领袖集中,我相信ClubHouse、对话吧也一样;
第二这个生态会自然演化出信息分享、知识分享的KOL和意见领袖。演化或者开发这个功能的时候,开发者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用户需求,因为用不用这个APP,对于很多人处在边缘化的角度,这也是一种模式。但对于积极使用这个APP的人来讲,是希望从边缘往中心过渡,所以产品有一个过渡机制,无疑对用户使用这个APP是有强烈的吸引力的;
第三是关于内容结构的层次。刚才啸虎兄讲到了ClubHouse主要是以知识分享为主,主要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我也讲到,ClubHouse吸引我的地方是提供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亚辉兄也谈到ClubHouse将来也有可能往娱乐板块发展。但是我更愿意结构性的考虑这个问题,在这个生态里,能够给你实现价值增值的内容可能同时都会存在,即便是在一个主题的房间内,这些内容可能也都会存在。所以我倒不觉得我们要刻意往哪个内容发展,相反的让这个生态自我演化,如果撇开商业价值的转换,考虑到更多流量能够集中在这个平台上,我觉得给出多种可能性的空间会更好一点。
至于说产品会往哪一个方向走,我认为,ClubHouse把微信群的功能做了一个转化,把会议的功能做了一个转化,甚至会把现在很多不同场景的集中模式也会做一个转化。所以现在断定它具体往哪个路径上走真的是很难,视频的模式也可能是一个方向,不过如何区隔过去的视频直播,这是要大伤脑筋的问题。总而言之我觉得还是要让它自我演化来看,这个是最重要的。
杜永波:ClubHouse要进一步往下发展可能还要解决目前的一些问题,因为语音的效率相对是比较低的,虽然你对某些话题感兴趣,但当房间越来越多,不同房间的对话质量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作为听众,如何在其中找到感兴趣的高质量的内容,这是接下来不管是ClubHouse还是对话吧,需要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奉佑生:首先这个产品未来想要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一定是所有人的群体分层发展;第二个亚辉总坚持社交,啸虎坚持内容为核心。我认为社交关系本身重构的过程中,它是内容的一部分,如果音频全部导向价值高雅的话,难度比较大,不过我们可以用自动会议记录的方式,用AI把讨论全部文字化,这样消费者消费文字是非常快速的。
对话吧能否激发国人的表达欲?
马力: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是不太愿意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但是从ClubHouse看到刚好相反,一个房间里动不动几十个人在排队,在这个方面,包括对话吧在内一些国内产品有什么其他的机会吗?
周亚辉:我觉得在这个产品上是不是能激发中国人的表达欲,这是最根本的立足点。在美国这个产品肯定是能成功的,我们当时比较一致的观点,ClubHouse肯定未来市值不会比推特低,但是在中国,我们比较担心,因为不知道中国人的表达欲在这个产品上能不能得到激发。
杜永波:我觉得用一句话就把中国人是不是善于表达定性有点过于简单了。中国人口基数这么大,肯定有相当多的人非常希望表达,但是我反过来也觉得,也未见得这个产品就真的能把一个不喜欢表达的人,在这个场景下就变成喜欢表达的人了。
朱啸虎:必须利益驱动,靠个人兴趣是没用的,要不为名,要不为利。
周亚辉:我觉得你们忽略了多巴胺的作用,
朱啸虎:那是话痨、麦霸。
周亚辉:中国人长期以来表达欲望是没有得到发挥,如果说在爱表达这件事情,美国是73分,中国就是37分,那这个产品在中国就比在美国少70%的群体,如果能把这一点解决,整个用户基数就大很多了,我想说的是这个意思。
蒋昌建:我觉得啸虎讲的利益有硬利益和软利益两种,一种是你成为房间的霸主,平台上跟你产生利益相分的关系,我们把这种称之为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的利益;还有软利益,也就是我得到了很多人认同,虽然这个不能用货币来衡量,但是一两分钟的自我价值实现,是软利益的实现。
很多中国人羞于表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很多人不愿意在熟人社会里表达,但给他一个陌生的社区,他表达的冲动就来了,因为跟我没有利益关联,我就没有戒备,就愿意很大家一起讨论。所以老奉做这个产品,一定要考虑这部分人的需求,就是我要表达,但是我不愿意在一个熟人社区里表达。
周亚辉: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通过社交网络能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更能够让你表达,它是介于熟人和纯娱乐之间的,大家志同道合,有共同兴趣取向的。所以这个产品可以把一个个垂直行业打开,这也是这个产品很大的魔力。
奉佑生:中国有价值的内容贡献者可能就那“万一”,对于音频产品来讲,这样的产品更碎片化一点,最终能长期有贡献的可能也是“万一”,大部分人还是把它当成学习和参与闲聊、闲逛的产品,所以我并不觉得能通过一个产品能把中国人的表达欲给提升,但是我也认同亚辉说的,志同道合聚在一起,大家就更愿意表达一点,如果这个话题不对,大家可能就不说话了。
对话吧是满足人交流的微信升级版?
马力:那怎么能够把这些志同道合的人组织起来呢?
奉佑生:大家重构微信群组关系,很多人微信群死掉了,但是不好意思退出,现在在对话吧里形成新的圈子,可以闲逛,进入到不同的主题房间里,会接触到新的不同的人。通过音频可以组建一些更密的线性关系,更志同道合,更密切的关系。
蒋昌建:我认为是把比较固定的微信群动态化了,这个动态可能是根据三个因素,第一个是跟着志同道合的人走的;第二个是跟着这个主题走的;第三个跟今天的情况是一样的,比如今天几位大咖讨论中国能否做一个CH,跟着走。微信群相对来说固定,很多人在里面基本上不发言,退群也不好意思,但是在对话吧里这样动态的特征更鲜明。
周亚辉:我完全同意昌建的观点,这个产品是满足人的交流的微信升级版本,肯定有它的用户群体且用户群体会比较高端。而随着5G的到来,这个产品将会有更大的作用。因为我觉得未来20年之后,AI社会和5G社会很大的特点是所有的元素都会是动态化的。
杜永波:根据大家使用的情况来讲,像ClubHouse或者像对话吧,至少当下我觉得是一种比较轻社交的产品形态,大家在ClubHouse上聊完后可能会把觉得有意思的人,想结识的人可以转转到微信上。
不过ClubHouse确实比微信的群好的一点是,因为它是个动态的,我有感兴趣的话题,因为每个人的兴趣和感兴趣的话题在不断的变化。
朱啸虎:我觉得还是要看定位吧,关系群和微信群不太一样,微信群更紧密一点,这个更松散一点,像微博、推特这样,向上45度的关系,确实定位会不太一样。
马力:像知乎的早期用户和ClubHouse或者对话吧的用户,有什么差异性和相似性?
朱啸虎:知乎开始是精英圈子的群,慢慢往外扩,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水化了,这是一个路径,也是个权衡。最终水化的结果,也是公司运营的结果,那到底该怎么控制这个路径演化,用户的比例,怎么把高质量用户能吸引过来,让它保持在这上面,这是很难的。
奉佑生:最好的肯定是实现话题的千人千面,每个用户的背后都要考虑到推荐的准确性,你追求小众质量规模,那你就控制到小众的圈子。但是互联网指数级传播很快,很多人对高质量的话题感兴趣,也有对个性化话题感兴趣,所以就看能不能用推荐的技术做到更好的控制。
做大众化的产品还是职业化的产品?
马力:对于ClubHouse来讲,未来是更应该大众化的还是职业化?因为我记得以前知乎也面临过是走领英的路,还是走类似微博这样的路的选择?
朱啸虎:我觉得做成一个大的平台,水化是必然的,关键是怎么水化,节奏控制我觉得都非常重要。
周亚辉:做互联网平台最难的一个能力就是怎么成功扩圈,我觉得ClubHouse这类产品天然就带了扩圈的能力,但在早期这个产品难度门槛是非常高的,因此,我特别不建议创业公司去创业做这个产品,这个产品刚开始运营门槛太高,创业团队会死得很难看。就算老奉要把这个产品认认真真坚持下去,我觉得至少要把40亿人民币花光,再来讨论这个事成不成吧。
蒋昌建:我相信现在已经开始有部分人把用于刷微信、抖音、快手的时间分解到ClubHouse里了,那这些用户对于ClubHouse保持新鲜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
如果对话吧跟ClubHouse不断迭代,不断增加黏性,我个人觉得亚辉的观点是对的,它本身有出圈的可能性。实际上现在ClubHouse和抖音快手这些社交产品就有点开始拔河的感觉了,当然抖音和快手一定是巨无霸在那一端,ClubHouse是若干个蚂蚁在这一端,你想要变成绿巨人的话就看你迭代的速度。
杜永波:现在产品的一个问题是对用户时间消耗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很多人去ClubHouse还是希望从里面获取一些高质量的,有价值的内容,但就像今天晚上咱们的讨论一个多小时,相对来讲对大家时间的占用还是挺长的。反过来讲,长期下去之后它到底能占到多少时间还是很重要的,因为抖音、快手是占用相对短的一些碎片时间。所以长期来讲把内容沉淀下来一个好的索引,会让产品更加有生命力。
对话吧的天花板在哪儿?
周亚辉:我觉得1DAU就是天花板。ClubHouse这类产品在美国肯定能过1DAU,未来市值肯定能超过推特。但是在中国,我觉得大概率是到不了的,这还是取决于当地的人里面有多少百分比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而且是这种实时的表达欲望,要看中国的闷骚型比例有多高,闷骚型能不能通过这个产品得到很强的表达快感,我觉得这些都是未知数。
朱啸虎:我同意在中国这类产品要达到1DAU很难,要看它后面能不能像B站一样反复的破圈,这非常依赖于它的团队运营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蒋昌建:我补充一点,不仅仅是有表达欲的这部分人是主要的客户,我觉得愿意听的人也是非常主要的客户。我小时候曾经趴在被子里听成年人的感情电台,我根本没办法参与,但是愿意听,怕被父母发现就用被子捂着。很多年轻人的状态也是一样的,要考虑人的这部分需求。
周亚辉:在激发speaker这个领域,这个产品没有竞争对手,是无敌的,但是对于听众的话,有很多竞争对手,比如说QQ音乐、喜马拉雅,B站等等。
观众问题1:如果各个互联网大厂、中厂也都去做ClubHouse,他们的优势是什么?
朱啸虎:我觉得这个产品核心考验的还是运营能力,能把用户留下来,这个难点非常大,能不能把比较好的质量内容留下来,给到需要的用户,这个难度更大。
此外,内容监控就需要比较大的成本投入,这对创新公司来说也很难,但在资金方面大厂至少是有优势的。
杜永波:我觉得应该会有很多人进来做类似的产品,大概分三类:一类是大厂,我觉得包括微博、腾讯可能都会尝试。第二个是原来做音频的互联网服务相关的公司,包括映客、知乎等等;当然也会有一些创业公司来做。但是某种程度上,单从产品程度的门槛来说不见得那么高,如果做得比较好的话,先发优势还是挺重要的。
奉佑生:我觉得中国互联网的弱点在于充分的白热化竞争,产品技术和运营关键是后续的迭代。
观众问题2:在下沉市场会不会也会有一个类似ClubHouse这样的产品出现?
朱啸虎:偏文化类的产品都是要从高端往低端走,这样是有点优势的,从一线往二三线走是必然的趋势,从互联网圈往演艺圈等等逐渐破圈,一开始是在互联网圈子里面,后来逐渐破圈,如果开始就做家长礼短,这个调性就不一样了,文化、基因也完全不一样了。
今天知乎就很典型,慢慢水化了,商业价值也不是那么认可了,所以还是要想清楚自己产品的定位,到底是做怎么样的产品,面向什么样的用户,一步步的破圈,这个节奏非常重要。
奉佑生:如果是价值的话一定是从高往低打,但是底层有没有可能存在?我觉得有可能存在,除非你的软件把算法做得很好,因为我们做娱乐产品就一定要做分层,不然的话很难,所以不排除有这种演变的可能性。但是裂变方式还不是很容易,没有找到很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