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假讯息不能靠AI
(图/本报系资料照)
AI正在大行其道。一时之间蔚为显学,几乎什么都离不开人工智慧。在AI的各个领域之中,机器学习广受关注,至于更进一步、可以自动进行特征工程的深度学习,因为可以自动学习并找出人类都未必注意到的衍生变数,因此对大数据的分析以及预测效果往往更佳。
Al可以用来辨别假讯息,也可以用来制作假讯息。不过目前的研究显示,如果想从形式去辨别讯息的真假,现在主要只能应付Al制造的假讯息;对于人工制造的假讯息,还不容易以Al直接进行辨别。这种技术性的对决,两边应该都会持续进步,例如当AI辨识假讯息,主要还是以文字为主的时候,AI制造假讯息就已经提升到了深伪影片。
不可否认,AI是对抗假讯息的有效工具,但是绝对不能把AI当成唯一与最终的判断标准,否则不只是对言论自由理论的颠覆,也是对于人类自由的剥夺。因为从言论自由理论的发展来看,最早的弥尔顿强调的是由人类的理性来自行判断真理与对错,而且真理可能过很久才会发现,甚至永远不会发现;接棒的密尔则强调真理的思辨与选择,是人类的权利;到了20世纪,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提出的「观念市场」论述更是大放光彩。
最近几年,有一些学者用实证主义的角度出发,要去验证观念市场是否因为假讯息的泛滥,而出现经济学所说的市场失灵情况。在此同时,透过AI来辨识假讯息的想法更是大行其道。两者一结合,几乎可能推论出AI是比人类舆论更好的辨别讯息真假的工具。
这其实完全搞错方向。首先,言论自由的知识论传承,本来就不是实证主义,而是实用主义,也就是相信这样的主张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利。正因如此,即使很多人不太相信「真理越辩越明」,却始终支持言论自由,这反映的就是实用主义的精神。
其次,要探讨观念市场是否出现市场失灵,要先知道到底观念市场在哪?这个市场不是存在于网路等舆论空间,而是存在于每个人自己的心智,也就是每位公民的独立判断能力,就是一个观念市场。就此而言,他人的论述、学者的研究、AI的辨识,都只是参考,绝不能取代每位公民对真假对错的判断。一旦让AI取代了人类的判断,也就形同剥夺了人类的理性权利。
AI是很棒的工具,但是对抗假讯息绝不能都靠AI,而要靠公民的理性思辨。都靠AI要担心的不是会出现机器人统治,而是会出现控制AI者的极权统治。(作者为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