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府推动两岸大交流的务实建议
3月1日将重新开放台湾旅行社组团赴陆旅游,但初期每天上限为两千人。图/本报资料照片
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日前公开呼吁,继续执政的民进党政府应开放两岸大交流。这样的呼吁,不但反映了多数国人心声,更提醒民进党政府,在全球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升高、黑天鹅频传的国际新情势下,切莫依循过去八年的对陆政策,致使两岸敌意螺旋持续升高,让台湾因错误的战略,付出许多不必要的政治、经济、社会成本。
众所周知,自从去年11月美国总统拜登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旧金山举行峰会后,台湾问题已成美中共管的课题,两大国达成的共识包括:一、不希望台海冲突升高影响疫后全球经济复苏;二、不支持台湾独立;三、支持两岸对话。事实上,准总统赖清德在胜选感言亦有提到:「两岸之间对话交流,才能降低风险」,更强调台湾「必须用交流取代围堵,用对话取代对抗,才能和平共荣」。陆方在台湾大选后,不但表示「将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日前亦证实,上海市官员在台北市政府的邀请下,将组团来台参加台北灯会。
种种迹象显示,在两岸对话符合各方利益的此刻,两岸融冰契机已至。然而,要如何落实赖清德承诺的「以交流取代围堵、以对话取代对抗」的对陆政策?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具体建议:
首先,尽速开放大陆专业人士来台。目前政府规范的专业领域包括宗教、经贸、财金、农业、劳工、学术、文教、体育等20类领域,这些领域的大陆专业人士要来台,不但必须由台湾相关领域的单位邀请,且来台后不得拆团、行程亦不得随意变更,可以说是政府掌控度最高的陆团来台形式。再加上陆籍专业人士通常来台消费较高,有助于台湾内需观光。更重要的是,两岸长期以来的默契,就是大陆官员若来台,都以专业人士身份申请。因此,尽速开放大陆专业人士来台,有助于增加两岸官方接触、增加对话的机会。
其次,解除赴陆每日两千人次禁令。交通部已公布,3月1日将重新开放台湾旅行社组团赴陆旅游,但陆委会表示,基于「对等互惠」原则,初期每天上限为两千人。无论是一般常识,或是旅行业者的反应来看,这样的设限一是操作难度极高,徒增政府与业者执行方面的难度;二是以政治手段干涉自由市场,根本毫无意义。国人是否赴陆旅游,应由市场机制决定。因此建议政府应解除没必要的赴陆人次禁令。
最后,善待在台陆籍人士。台湾目前有将近40万名陆配;同时,通过合法申请来台的陆企也将近1,600家。大陆亦有一些具官方背景的事务性机构驻台,例如海贸会、机电商会、海旅会等。这些陆籍人士、企业与机构既然都是经过层层审核、经由合法程序申请来台,且多在台恪守台湾法令、亦无任何不法行为,政府就应该善待这些在台陆籍人士;借由政策上的便利、生活上的照顾,让这些陆籍人士感受到台湾的善意。
诚然,两岸关系错综复杂,交流亦有必要循序渐进、并有所规范。老生常谈的两岸经贸链结仍深尚且不论,即便从防弊来看,两岸都必须透过一定程度对话避免误判。目前台湾内部最大问题,是对大陆态度的歧异,以致不同党派、不同团体,时常因对大陆政策或路线的不同而大起干戈,形成不断贴标签的荒谬与内部找敌人的肃杀。因此,已有团体建议,应透过两岸国是会议的召开,讨论并拟定一套可行的与大陆互动规范。
此外,学界亦有警示,若台湾过于偏重所谓的「防御性中国研究」,则无法客观掌握现状、更无法理性评估情势。为批判而批判的结果,不但容易出现例如「北京没有下水道」、「高铁没有靠背」与事实差距甚大、贻笑大方的荒谬言论;且将陆方的任何举措视为统战、认知战,其后果是必须不断的升高对大陆的敌意与冲突。如此,台湾将坠入自我实现的预言,两岸势必落入不断对立与冲突升高的恶性循环。
总的来说,两岸民间社会往来,有助缓和两岸紧张氛围;且两岸交流、对话势在必行。那么,与其夸言空谈,不如务实推进。相信多数台湾民众都认同:台湾生存的基石,在于两岸关系的良窳;台湾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完全无视于大陆。此次总统大选结果,意味台湾6成民众对「抗中」路线表示疑虑。换言之,在多数民众认为「抗中」并非台湾最佳利益的前提下,盼执政的赖政府能体察多数民意、扬弃意识形态,务实推动两岸交流,为两岸创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如此,才是真正的爱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