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开启两岸地方政府交流大门

社评

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大败,「抗中保台」未激起中间选民与年轻族群的热情。虽说九合一是地方选举,两岸政策不是焦点。但近年两岸关系紧张,加上民进党竞选期间大肆操作「抗中保台」,若说投票结果不代表选民对两岸关系的态度,应不是确切。民进党「抗中牌」炒不热,足以证明两岸因素是存在的,而且民众也做出表态。

两岸关系不佳 选票成指标

当然,不能解读为民众在台湾前途问题上出现转向,但盼望两岸和平的诉求已经用选票呈现出来。分析民进党的得票,都会区还能巩固基本盘,台北市仍有三成以上忠诚支持者;高雄市柯志恩虽表现不俗,但陈其迈仍能维持相当程度的领先,然而,台南市与屏东县两个传统农业县市,蓝绿差距缩小甚多,对民进党来说是一项警讯。其中原因很多,但两岸关系不佳、农渔业受挫,政府又拿不出有效对策,从业民众对民进党失望,亦为重要因素。

马政府时代,不仅蓝营县市长与对岸地方政府交流密切,柯文哲当选台北市长后,随即改变深绿意识形态,宣示支持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两岸一家亲,很认真地参加并持续举办「台北-上海城市论坛」至今。民进党籍的云林县长苏治芬、高雄市长陈菊、台南市长赖清德、台南县长苏焕智等,也都曾经前往大陆交流。民进党执政的县市都成立两岸小组,推动两岸交流事宜,两岸地方政府,不分蓝绿,都有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交流关系。

2016年蔡英文上台,拒绝接受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急转直下,地方层级的交流亦全部中断,在民进党污名化两岸交流操作下,官方性质的城市交流更成为禁忌。这次选举「绿能你不能」、「反中是工作,赚人民币是生活」的双重标准,已经被选民看穿、唾弃,应该可以还给光明正大与大陆交流的蓝营一个公道,新当选的蓝营地方首长应可放心地推动两岸交流。

在蔡英文任内,恐怕看不见两岸和平氛围转变的机会,至今蔡政府对民间交流的恢复仍意兴阑珊,两岸上层互信不足,交流恢复不易。那么,应考虑重启中层交流,非民进党县市首长既已获得最新民意的授权,自应责无旁贷,在议会监督下,与大陆协商有利市(县)民福祉的两岸交流活动。

地方层级交流 不应分蓝绿

台北市重回国民党执政,应借重国民党长期与大陆交往经验,在既有的「双城论坛」基础上,提高深度与广度,促进两岸经贸与文化交流。桃园市与新竹市身为科技人的两位当选人,也可以倚重业界资源,扩大科技业的交流合作,提升台湾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农渔业与观光业在两岸关系对立情势下,受到不少冲击,农业和观光资源丰富县市的首长,也可以积极对大陆推销农渔产品和观光景点将是重点。

大陆方面应展现善意,回应台湾最新民意,在疫情趋缓后主动重启两岸交流。这次选举南部选民投票态度出现微妙变化,大陆若能掌握民意转向新趋势,不分蓝绿邀请新任县市首长赴大陆交流,不是不可能创造改变南部选民政治态度的杠杆效应。过去两岸地方政府交流集中在蓝营执政县市,区域上也集中在中北部,南部民众对两岸交流的支持与热情一向不如北部县市。

地方层级交流宜以民众切身福祉为主轴,尽量淡化政治,大陆若能创新思维,扩大地方政府交流范围,让绿营执政县市民众亦能从两岸交流受惠,两岸民间感情基础必可扩大,对两岸和平发展大局有利。重新检讨农渔产品出口限制,对于两岸人民化解歧见增进理解也会有助益,鼓励地方特色的宗教与文化交流,对强化亲近感与历史感有利。更重要的是,在疫情过后恢复自由行。

台湾经济看似亮眼,实际已染上荷兰病,地方经济与庶民经济大不如前,才会发生因求职不易而被诈骗,因而丧失自由甚至生命的悲剧。选票证明台湾人民选择和平,非民进党籍县市长当选人应积极推动两岸经贸与观光发展,带动地方经济才不负选民交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