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排除民粹干扰 开启两岸大交流

社评

马英九二度登陆,虽受到许多欢迎与肯定,但仍然引起一些批评,绿营批他「亲中」,对岸网民认为没必要礼遇他,从中可以嗅出两岸部分民众相互仇视的情绪。同样2月金厦翻船事件,大陆网民对台办处理方式不满,呼吁北京派军警强硬以对。民粹若成为两岸执政者需要面对的难题,两岸矛盾将更加复杂难解。

两岸执政者共同难题

梳理近年来大陆网民对官方处理台湾事务的不满,大致有四类看法:第一,大陆惠台政策无效,只会「养肥」台独,培养更多「双面人」,支持两岸交流的蓝营都是「要饭的」;第二,统一愈拖愈困难,应早日军事「收复」台湾,才能彻底赢得战略主动;第三,只要不支持统一就是台独,台湾民众大部分都是台独,两者无法区分;第四,大陆对民进党政府应以牙还牙,无需委曲求全。

在上述逻辑之下,负责执行对台交流、沟通、合作政策的台办系统,就被一些大陆网民嘲讽为「跪台办」,每当两岸爆发矛盾,批评台办软弱的声音就不绝于耳;当解放军或海警就两岸议题做出强硬表态或反制时,就一片叫好声。在愈来愈大的内部压力下,大陆对台只能「硬的更硬」,「软」的空间逐渐缩小。

大陆网民痛骂「跪台办」究竟是「因」还是「果」?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先从「果」的角度看,两岸问题或台海情势,其实是大陆为数不多可以「毫无拘束」发表意见的政治性议题,只要反台独,任何对台主张都十分安全。外交、军事等议题也类似,基本以强硬为主,不过,相对大陆十几亿人,其声量虽大但仍是极少数。

大陆外交部和国台办一直是「难兄难弟」,还没有网路的年代,曾有许多民众寄钙片给外交部发言人,暗讽其「软骨头」。随着「战狼外交」兴起,一些言辞辛辣、敢喊敢呛的外交官受到热捧,似乎抢先台办一步「逃离苦海」。但「战狼外交」在国际社会引起反弹,这两年大陆外交官较注重于澄清、解释、淡化,作风趋向灵活、务实。

大陆民间对台强硬的呼声,从「果」的角度看,是大陆内部政治和舆论生态的产物。但从「因」的角度看,其实与两岸关系、大陆对台政策的历史脉络有关。两岸问题源于国共内战,至今未正式解除敌对状态,既然「敌我矛盾」始终存在,政治谈判久拖不决,解决台湾问题的「和战两手」始终未变。因此,大陆官方对民间长期塑造的对台话语体系中,必然存在「主战」的逻辑或论述。

融合主旋律超越和战

「主战」永远比「主和」声音大,此乃人性。强硬派认为军事施压比经济、文化、民间交流更管用,贬低台办系统的各项作为。但就像前文所说,在「和战」两手策略之下,台办本就负责「和」的一手,服务往来两岸的台湾民众、争取台湾民心、与台湾社会沟通,是职责所在。对「跪台办」等嘲讽没必要理会,也不应构成影响大陆对台作为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当习近平提出融合发展、心灵契合的对台政策路径后,「融合」就超越「和战」,成为新的两岸关系话语体系。两岸关系所谓「和战」处于政治层面,要打或是要谈,都属于掌权者「自上而下」决定的谋略,而「融合」是人民对人民、社会对社会、自下而上、水到渠成的共同体建构进程。因而,从本质意义上说,只有以「融合」取代「和战」,作为两岸关系的主流话语体系,才会消弭大陆民间类似「跪台办」的民粹声音。

在台湾民选政治下,舆论充斥反中民粹,但绝大多数人认同中华文化;而大陆「武统派」网路声量不小,但绝大多数对台湾素朴的同胞情。只要这两个「绝大多数」走在一起,充分交往、相互理解,就可以排除双方民粹干扰,为两岸和平统一开创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