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学生代表最后没从政 政党寻才不会透过学生会
台北市议员徐巧芯。(本报资料照)
新北市议员戴玮姗。(取自戴玮姗脸书/李侑珊台北传真)
资深音乐人罗大佑(右)无偿授权新作《爱河人间》给高雄市政府行销城市,与高市观光局长高闵琳(左)合影。(本报资料照)
在大学投入学生会事务,尤其担任学生会长等重要干部职务,多半被视为从政跳板,但曾在学生阶段加入学生自治活动的几位年轻世代政治人物均指出,绝大多数的学生代表并没有走入政治圈,当初之所以参加学生会相关活动,主要出自于对公共事务有兴趣;而随着学生会参与率减弱,现在的政党较不会透过校园社团寻才,反而是透过自行举办的论坛、营队或由幕僚推荐,寻求合适的青年菁英加入与培养。
在台大学生干部圈内,有所谓「双魔咒」的说法,即担任过学代会议长竞选学生会长必失利,研究生参选学生会长必落选;但毕业于台大昆虫系与国发所的高雄市观光局局长高闵琳,当时不仅打破这项传统认知,并先后担任这两项校内最重要的学生干部职位,还是至今唯一一位以研究生身份当选台大学生会长的人。
「抗压这件事情,在学生时代很早就开始练功了!」高闵琳直言,台大学生会选举几乎与一般地方选举情况一模一样,除了端出政见和论述之外,最重要还是要勤跑。当时在竞选学生会长时,除了逐户拜访台大所有宿舍同学,也因为参与许多课外活动与社团,包含椰风摇滚社、美术社、系学会和下乡服务列车等,在不同领域多元涉猎,最后获得超过2000票的高得票率。
台北市议员徐巧芯在政大就读期间,曾担任学生会秘书部部长、台湾北部大专院校学生会联盟秘书长等职务。她认为,大学校园是社会缩影,如果对公共事务有兴趣,参与学生自治是很好的磨练;不过学生组织运作还是与政治层面有落差,再加上缴交学生会费对大学生来说是个压力,参与率自然很难提升。而现在的大学生如果对政治有兴趣,也不见得要透过学生会,参加辩论社也是个选择。
新北市议员戴玮姗在学期间曾担任台大研究生协会会长。她说,绝大多数的学生代表并没有走入政治圈,而学生社团发展也随着时代有所变化,尤其网路兴起让青年学子在兴趣上更走向分众发展,政党寻才大多透过自行举办的营队或论坛,不会透过学生会来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