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ETF论坛》台大财务金融学系教授邱显比:主、被动ETF平衡发展 台湾拚后发先至

台湾大学财务金融学系教授邱显比。图/王德为

主动式ETF在全球市场发展快速,2018年规模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但截至2024年8月已达到1兆美元,相当于6年成长10倍,扮演ETF规模成长最快速种类,且美国近两年新发行ETF中,约有7成是主动式ETF,凸显其市场热度。台湾大学财务金融学系教授邱显比指出,台湾虽在2025才发行主动式ETF,但投资人对被动式ETF交易并不陌生,整体成长速度可望「后发先至」,有利主、被动式ETF平衡发展。

邱显比表示,主动式ETF是市场非常热门的一项新金融产品,在近年被动式ETF高速成长,已达到相当庞大的市值规模后,成功扮演填补市场空缺的重要角色,且主动式ETF跟共同基金相比,具有便利、透明、低成本等特性,预期将吸引到更多新投资人加入ETF市场。

同时,主动式ETF有机会取得超越指数表现的绩效,且产品设计上可以更加针对投资人需求,除了美国之外,亚洲地区包括韩国、香港分别于2017、2019年开放主动式ETF、日本也于2023年加入,台湾虽然起步较晚,但各家投信业者能够参考国际经验设计产品,促进主动式ETF市场后发先至。

值得一提的是,台股基金与被动式指数相对绩效优劣一直是市场热议话题,回顾近30年整体投信基金报酬率与风险调整指标,起初10几年都是由基金打败指数,但随着市场竞争转趋激烈,要打败大盘平均数越来越困难,成为主动型基金的「黑暗期」,不过,近7、8年又出现主动型基金经常能够打败指数的现象。

以2023年为例,共同基金平均绩效打败加权股价报酬指数达15%,且有约1/4档数超越20%,绩效表现卓越;而2024年则因主要涨势来自于权王台积电,且受限於单一持股上限10%规定,属「非战之罪」,若以近5年来看,基金平均绩效打败指数约8.4%。

从此情况分析,可看出台湾其实是有一批优秀的投信基金经理人具有超越大盘的主动操作实力,加上ETF工具也是目前市场投资主流,随着主动式ETF开放,有助于形成「好绩效创造好规模」的正向回馈循环,同时可望调整目前资金翘翘板有过度往被动式ETF的迹象,创造主、被动式ETF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