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新大学财金系副教授 梁彦平育才 活用实务经验

世新大学财金系副教授梁彦平 图/本人提供

世新大学财金系副教授梁彦平踏入杏坛16年,孕育出许多金融业专业人才,多年来秉持自身在投信业时对自己的高标准,不只要求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待人处事态度的重视程度更是业界罕见,也让她教导出来的学生在业界颇受好评。

梁彦平并非一开始就在学院内传授专业知识,出身业界的她,2008年离开投信后,才辗转进到大学任教。事实上,梁彦平进入金融产业之初,就有10~15年转换跑道的职涯规画,巧合的是,2008年前后当时投信发行的主题型基金募集已碰到一些瓶颈,加上担任管理职让梁彦平面临很多业务层面的KPI压力,成为梁彦平,毅然决然踏出舒适圈的第一个推力。

梁彦平回忆,身兼管理职后,在投信任职的后面三年其实做得不算太开心,当时一天到晚跑中南部见客户,也要花费相当长时间应酬。「我虽然不是不能喝酒,」但每天这样四处赶场,回到家时已经深夜,完全无法把心力摆在自己最爱的投资与研究方面,则是促使梁彦平转职的另一股重要力量。

担任教职以来,梁彦平活用业界带队经验,帮助学生习得更多实务技能。像是疫情前,梁彦平运用过去产业界人脉,带领学生出去「Call公司」,体验研究员的生活;梁彦平还在银行、证券、保险、期货、衍生性商品等各领域,各找几家公司让学生出去实习,一次把职场伦理、面试技巧、履历书写都教授给学生。

有趣的是,提供实习机会的十家公司也会来学校与学生互动,直接考验学生对流程安排、接待技巧、乃至邀请函与感谢函的撰写。梁彦平说,她的核心思想就是趁着在校园时,将出社会生存必须具备的技能都教导给学生,训练学生未来成为职场新鲜人的技能,「你一出社会就要做的事情,一旦你把它做得好,未来受到长官的赏识机会更高。」

一位梁彦平教导出来学生说,老师的课程不仅要求实务技能,更重伦理与态度,当时要把事情做到能达成老师标准确实「压力山大」,但正是拜那段扎实训练所赐,让他在担任投顾研究员小组主管与基金经理人的过程中,可以更为顺利。

谈及台股目前的投资环境,加权指数来到24,000点大关附近,梁彦平不讳言「市场热度确实很高」,ETF也蔚为投资显学,比过去热门的共同基金更受青睐。不过,梁彦平提醒,不管是ETF还是主动型基金,其实都要用长线投资角度切入、并长期持有,对比现在很多投资人竟把基金或ETF拿来短线操作,与长线投资的产品特性相违背,其实并不恰当,同时,一般投资人投资ETF时,也应该去了解连结到的是什么商品,才会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