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 对岸发展武装直升机幕后功臣

武直10的设计工作,实际上是中国委托卡莫设计局秘密完成。(中新社)

南非与义大利都可能为武直10做出一定程度的协助,但是真正的外国协力者,仍然是俄罗斯。军武狂人梦网站称,在2013年3月6日,在俄罗斯卡莫夫直升机设计局(Kamov Design Bureau)任职总设计师三十多年、拥有俄罗斯科学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成员以及俄罗斯联邦英雄(Hero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等头衔的谢尔盖.米赫耶夫(Sergei Mikheyev)于美国拉斯维加斯直升机展(Heli-Expo)中宣布,「武直10的设计工作,实际上是中国委托卡莫夫设计局秘密完成」。

米赫耶夫表示,早在1994年,中方就接触卡莫夫设计局,希望能协助设计一种6吨级的攻击直升机;由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工情势艰困,卡莫夫设计局急需资金维持运营以及继续开发Ka50、Ka52攻击直升机,因此很快与中国达成协议,双方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签署合约,首先由中方提供严谨且详细的战术需求与技术规格,交由卡莫夫设计局设计,而卡莫夫设计局内部称此一项目为「941工程」(Project 941)。

在1995年6月12日,中国方面将新攻击直升机的性能指标提交给卡莫夫设计局,全部以俄语制作,其数据内容非常详尽附带有图表、绘图和表格。中方希望研制设计一种纵列式座舱、传统主/尾旋翼构型的专业攻击直升机,配备的武装包括AM-23mm机砲砲塔、90-1型反坦克导弹、12.7mm机枪荚舱、火箭发射器等。由于卡莫夫在此之前,仅制作同轴双旋翼直升机,而且该公司的Ka-52鳄鱼武装直升机采用并列双座,因此在这些资料公开前,从没人想过武直10与卡莫夫竟有如此深厚的关系。

接下来说一说武直10的动力来源,也就是涡轮9。武直10的引擎颇为曲折,原本就计划采用自制的涡轴9,但是涡轴9的开发过程冗长缓慢,进度不可能赶上武直10的定型;因此,预产型只能「借用」加拿大普惠公司的PT6引擎。这种西方引擎确实性能出色,然而不久后,美国出手限制PT6出口(加拿大普惠是美国普惠的子公司)。

既然无法采用西方引擎,武直10被迫回头采用自行开发的涡轴9,所幸涡轴9的技术难度也在一步步克服,除了功率较小以外,其他的耐用性、耐高温性已到合理标准。武直10为了配合涡轴9的马力,进行了相当积极的减重工程,终于在2010年正式进入全速量产,目前产量大约250架。

在武直10量产的两年后,哈尔滨飞机公司又推出了直19(也称武直19),它是直9的进一步发展,也具有串联双座配置。之所以会推出直19,很可能是因为武直10的成本过高,无法大量部署,就需要比较廉价与轻巧的「斥喉直升机」。

由于哈尔滨飞机公司对直9的生产已相当熟悉,并且有直9WA的经验,改造成武装直升机的难度较低,如同越战时期,美国贝尔公司以UH-1休伊通用直升机,改造成AH-1眼镜蛇攻击直升机的历程。

直19比武直10轻,最大起飞重量仅为4.3吨,可携带8枚反坦克飞弹,或是2个火箭巢,4个轻型空对地飞弹。总体来说,直19的角色类似于美国陆军已退役的OH-58D「奇欧瓦战士」(Kiowa Worrier),它与武直10可做为搭配,担任武装侦察、目标指定,再由武直10发动更大程度的攻击。

尽管存在一些性能限制,武直10已迅速在解放军地面部队中站稳了脚跟,现在也服役于解放军空军空降兵。在演习期间,该型号已用于两栖作战,但是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被解放军海军陆战队订购。

一种看法认为,如果直升机要海军化,必须加装防盐防潮的处理,这会加重直升机的本身重量,而涡轴9的额外动力不足,武直10经过极度的减重后也已无法再瘦身,所以解放军海军陆战队需要额外的重型武装直升机-武直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