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给中国的四大教训,第一最深刻,第三让人联想到抗美援朝
2023年才过了两个月,普京干的事儿可是一点儿也不少。一月刚视察完克里米亚大桥的修复情况,二月初又发布了新一轮征兵令。
2月8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召开会议,其中一条发言意味深长:俄罗斯要竭尽全力维护技术主权,争取科学领域的独立。
普京的话没有提到军事字眼,但明白人一下子就能听出来他实际在说俄乌战争。在基辅战场上,俄军不止一次因为信息技术落后吃闷亏。
不知不觉间,俄乌战争已经打了整整一年,且大有“不死不休”之势。这种局面,是普京在去年二月下令进行“特别军事行动”时想不到的。
预想中的“闪电战”变成了持久战,“包饺子”变成了战争泥潭,俄军已完全把握不了战场节奏,只能见招拆招硬着头皮打下去。
到了这个份儿上,俄乌双方都杀红了眼。普京接二连三督促征兵,泽连斯基更是直接下令召回全欧洲的适龄乌籍男子走向战场。
战场上的胜负现在还尚未可知,但显而易见的是,此战过后乌克兰会变成欧洲的叙利亚,俄罗斯也将元气大伤。
这种双输的局面,是两国和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都不愿看到的。可俄乌冲突作为苏联解体后典型的军事大国长线僵持战争,有很重大的借鉴意义。
中国作为致力于维护全球和平稳定发展的大国,对俄乌战争始终保持中立态度。不过俄罗斯身为“大体老师”,还是用血淋淋的教训给我们上了一课。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搞明白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收获的经验教训,有利于给几十年未经战争洗礼的中国指明军事发展的方向。
俄乌战争的第一个教训,就是综合国力是军事实力的奠基石。
在俄乌战争爆发前,俄罗斯一直处于“上三常”的地位。由于纸面军事实力的强悍,大家便想当然地认为它综合国力位于世界前列。
可战争真正开打,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了。俄罗斯内里的虚弱彻底暴露,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多多,对战局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现代战争拼的是整体化,“梭哈一把”的军事逻辑已经完全过时了。可诺大的俄罗斯经济体量仅相当于中国广东省,根本无法支持长期的整体战争。
俄乌战争爆发不到半个月,欧美的各项制裁就已经让普京很是吃不消了。俄罗斯的经济无法实现内循环,对外高度依赖的直接后果就是一禁即溃。
普京及其智囊的应对方案是用资源反过来对欧洲各国“卡脖子”,他们的“卢布与天然气挂钩”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毕竟是“一招鲜”。
更何况,天然气大刀只能砍到西欧身上,美国不受其掣肘。如今马上就要开春,一个寒冬都没完全成型的“天然气—卢布”体系,恐怕前景不甚乐观。
而欧美挤兑俄罗斯的手段可就多了,和寡头内外勾结、进行“颜革”都是屡试不爽的妙招。普京不会因为这些下台,但精力的分散同样会影响战争。
历史不断告诉我们,只有众志成城才能获得胜利。而现在的俄罗斯政坛派系林立,皇俄、自由派势力都很大,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凝聚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是如此拉胯,俄罗斯在工业和科技方面的成色可想而知。原本还可以假借苏联余威,结果俄乌战争彻底暴露了真实水平。
俄罗斯轻工业稀烂不是什么稀罕事,可这次战争后,大家惊奇地发现它引以为傲的重工业也是一直在吃苏联的老本。
开向乌克兰各州的坦克和军车经常出现故障新闻,军工的不合格本质是重工业的弊病。到后来,俄军甚至不得不启用压箱底的苏军设备存货。
如果说常规武器问题多还是俄乌两军共有的毛病,“菜鸡互啄”不算丢脸,那俄军在信息战场的全线溃败则可以说是颜面扫地了。
如此重要的战争,俄军竟然会启动民用的通讯设备,军事情报被北约大量截获。普京现在强调“技术主权”,实在是痛定思痛的肺腑之言。
俄罗斯现在暴露的问题,中国也有,甚至某些领域情况更为严重。“外向型”经济和高新科技“卡脖子”,都是不小的隐患。
好在俄罗斯的开战分散了欧美注意力,我们争取到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历史机遇一瞬即逝,提升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实力是我国如今的首要任务。
俄乌战争的第二个教训,是不打无准备之战。
普京在决定掀起这场战争时,带有明显的“赌国运”心理。从俄军一开始奇袭乌克兰首都基辅可以看出,俄方曾寄希望于“斩首行动”。
如今“闪电战”已然落空,俄军越打越暴露其受侥幸心理影响前期准备工作不足,无论物质补给还是全国动员都差得很远。
按照正常的整体战部署,预备军人数应该至少是先遣部队的二至三倍。可俄罗斯才打了不到三个月就要进行“局部动员”,可见它预备军少得可怜。
兵源要现抓,军备自然难以为继。俄军从一开始“炮火覆盖”到现在散火“零碎切割”,其实就是常规弹药不够了。
如果不是苏联家底够厚,俄罗斯这次还真不一定能兜住底。军事准备不充分,外交沟通和民心引导工作也做得很不到位。
俄罗斯和中国、印度两大国长期友好,可它并未让伙伴国家提前有个心理准备,事出突然下我国和印度的官方态度只能是中立。
更荒唐的是,直到俄乌战争开打的前一刻,俄罗斯还对欧美国家心存幻想,竟然没提前将海外资产转移回本土。
结果战端初启,美英等国就第一时间没收了这些资产,明目张胆趁火打劫。单是美国就吞并了三千亿余美金的俄罗斯资产,欧洲更是变本加厉。
面对外国的失误其实不是前期准备的“致命伤”,俄罗斯国内民心浮动才是普京的最大昏招。他的战前演讲虽然鼓舞人心,可毕竟代替不了“总动员”。
也许是出于控制战争规模的考量,普京一直坚称俄乌战争是一场“特别军事行动”,直到现在也只是在进行“局部动员”。
可战场态势从来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俄罗斯民众对战争烈度和持续时间没有心理准备,拖到现在自然会反对声浪越来越大。
在这点上,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得就非常漂亮。毛主席的《论持久战》驳斥了“速胜论”和“必败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凝聚了全国民心。
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往往在战场之外。俄罗斯的教训正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曾经的光荣传统,天时地利不如人和。
俄乌战争的第三个教训,是永远不要轻敌。
也许是车臣战争和格鲁吉亚速胜对普京的心态产生了影响,在俄乌战争中,他不复年轻时的沉稳严谨,犯了“轻敌”这一兵家大忌。
首先,普京低估了乌克兰的战斗力,竟妄想用一次基辅奇袭锁定胜局。结果格鲁吉亚的胜果没有重现,乌军在最初的慌乱过后下定决心拼死抵抗。
普京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格鲁吉亚的体量无法和乌克兰相提并论。乌克兰是东欧“大块头”,它的国土面积、人口绝不是一场战役就能消化得了的。
更何况,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同样继承了前世界一极的大量军事遗产,即使这些年被国内买办卖了不少,家底也是不可小觑的。
其次,普京低估了乌克兰的战斗意志。而乌克兰民众之所以战斗热情高涨,本质是因为俄罗斯这次“特别军事行动”存在道义硬伤。
普京最开始打出的旗号是“抵制北约”,战争开始不久后又改为了“消灭纳粹”。结果现在,这两条开战的理由都有些站不住脚了。
北约各国确实对乌克兰进行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可他们并没有直接参与战争。正面承受炮火的是乌克兰的无辜百姓,“保家卫国”是最朴素的民族情感。
乌克兰境内纳粹组织的代表是“亚速营”,可俄军在捣毁其据点时并未将法西斯分子们绳之以法,反而出于利益交换考虑放了亚速营的战俘。
这样一来,俄罗斯虽得到了一时小利,却让“反纳粹”大旗变成了一场笑话,俄军这番骚操作真可谓是自打嘴巴。
最后,普京低估了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不过这某种程度上是俄罗斯自作自受,因为欧美一开始并未下定对乌克兰援助的决心。
俄乌战争刚爆发时,欧美各国,尤其是欧洲,大多打着息事宁人的心思。马克龙数次和普京对话,就是想要居中调停。
可以说,那时全世界都不认为乌克兰能对俄罗斯形成长期有效抵抗,从不做赔本生意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不会“把援助往水里扔”。
结果出乎众人意料,乌克兰竟然顶住了。泽连斯基没有叛逃,乌克兰依然有大量军民在坚守,欧美看到了对乌“投资”的价值。
于是乎,“美援”来了,北约军备来了,乌克兰腰杆子硬了。普京见势不妙想要通过谈判体面地结束战争,结果遭到了乌方拒绝。
当年毛主席高屋建瓴地提出“打得一拳开”,抗美援朝的辉煌胜利让西方再也不敢小觑中国。如今普京这一拳没打开,欧美的“百拳”就纷至沓来了。
俄乌战争的第四个教训,是战争一旦开始就不要犹豫。
普京一直想方设法将战争规模、战场烈度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可他越是这么想,西方各国就越不会让他如愿。
于是讽刺的一幕出现了:俄军越是小心克制,战局就越是拖沓,多场本该速战速决的战役硬是打成了“添油战术”。
在围攻乌东各州时,俄军的最佳战略部署应该是打“歼灭战”。可是出于舆论影响考虑,俄方最终还是选择了更为“人道”的围困战术。
结果俄军的兵力根本不够包“大饺子”,乌克兰的小股冲锋部队突围成功,原定计划失败,想回头“瓮中捉鳖”又错过了战略契机。
国际舆论的风口由欧美牢牢把控,俄军努力克制并没有得到好名声,诬陷俄罗斯的新闻层出不穷,俄方这次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印度民间可以利用人数优势在网络舆论方面帮俄罗斯一把,可印外交官在联合国已经表达了中立态度,这种帮助并不能起到扭转局势的作用。
至于中国,由于“墙”的存在,民间爱莫能助。即使没有“墙”,“魔法部”中立的调子已经定下,中国民众也不会无脑捧俄的。
现在,乌克兰战场已经成了俄罗斯不断流血的伤口。即使将来它取得了胜利,也会是一场投入收益不成正比的惨胜。
俄乌战争对全世界的军事强国而言都是一个生动的军事教材,对中国的启发尤为巨大。俄罗斯用血泪得出的四大教训,值得解放军引以为戒。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更是应该慎之又慎的最终手段。像俄罗斯那样轻启战端、稍遇挫折便进行“核威胁”的做派,实在不值得效仿。
但另一方面,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中国热爱和平,可也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守护和平。通过吸取俄罗斯的经验教训,相信我国的军事力量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