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削弱俄罗斯经营中亚 学者:中国的难得机遇

中欧班列。(图/新华社)

俄罗斯因俄乌战争大幅削弱实力,在其传统势力范围的中亚,大陆正在推进自身影响力。学者认为,北京近期在中亚的经营,显示中俄关系与西方传言不符,起码目前并非「上不封顶」。

大陆近期在中亚经营颇为积极,上月底,因俄罗斯不再反对,商讨20多年的中国-吉尔吉斯-乌兹别克铁路计划宣布将于明年动工。接着,本月8日,中国大陆与中亚五国一致同意建立「中国+中亚五国」元首会晤机制,达成王毅所称的「最重要成果」。

大陆民间智库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曹辛在《金融时报》中文网撰文指出,这两件事都是中国今年在中亚的战略性发展,过去都是因为俄罗斯的作用,中国难以操作,而今天的颠覆性变化,不能说和俄罗斯深陷乌克兰战争无关。

曹辛认为,考虑到俄罗斯一直视中亚五国为自己势力范围的事实,因此近日中国与中亚关系发生的上述变化说明:中俄关系与西方传言不符,起码目前并非「上不封顶」。

曹辛指出,一直以来,中国对与中亚五国在能源和地缘交通乃至政治方面抱有合作的强烈愿望,中亚五国也是如此,但由于视中亚为自己势力范围的俄罗斯的阻碍,这种合作一直难以拓展,实际上是以有限合作为主要行为方式。而当前的俄乌战争,导致普丁已经无力经营中亚,这给了中国实现自己中亚目标的难得机遇。

曹辛表示,俄罗斯出兵乌克兰并深陷其中之后,导致了两大直接后果:一是西方对其经济实施极限制裁,经济实力大降;与此同时,西方还封锁了俄罗斯通往欧洲的陆上和空中交通,这使得俄罗斯事实上已经丧失了继续经营中亚的经济能力,哪怕是原先非常有限的能力。此外,因为俄罗斯受到西方经济制裁,作为欧亚经济联盟的中亚成员也将会受损。在这种现实下,中亚当然愿意和中国合作。

同时,大陆也有加快与中亚合作的迫切性。曹辛解释,因为中国「一带一路」的中欧班列大多数是先抵达莫斯科、再转赴欧洲其他国家的,而现在因为俄罗斯被西方封锁了西进的陆上和空中交通,导致中国「一带一路」受阻,中国迫切需要经中亚开辟另一条铁路通道以进入欧洲。对俄罗斯来说,在当前如此被动的状况下,特别是在战略上被西方国家遏制和围堵,客观上也不便或无力阻止中国进入中亚。

曹辛评估,目前基本可以确定,即便年内俄罗斯可以结束对乌克兰的战争,但其经济受到西方制裁和通往欧洲的交通受到封锁,仍然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事实,因此对中国此番在中亚发展的前景,可以保持乐观。

对于「中国+中亚五国」元首会晤机制的确立,曹辛认为,这意味着,中亚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两个各自独立的外交机制平台。一个是以俄罗斯为中心的平台,包括欧亚经济联盟、集体安全组织,以及独立国家联合体;而另一个则是「中国+中亚五国」元首会晤机制,它们之间的关系,未来值得高度关注。

曹辛分析,「中国+中亚五国」元首会晤机制虽然刚刚成立,但它有中国这个强大的经济体作为后盾,而且中方自身有主动的动力,因此未来无论是能源还是交通的合作,相信前景都会看好。同时这些项目也会给中亚带来不错的商业和地缘政治回报,因为按照任何标准,中国都是大买家,同时铁路交通的建设,也会进一步将中亚和中国、欧洲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让中亚走出前苏联的范围,走进更加广阔的地缘政治空间。

从另一方面看,中亚国家并不愿意被笼罩在大国博弈的空间内,更不愿意被大国所掌控。在俄乌战争中,中亚五国没有一国赞成俄罗斯的出兵行径,多公开表示中立或沉默。这一点对与中亚打交道的国家来说,有着借鉴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