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云豹 更为灵活机动

国防部军备局生产制造中心在南投兵整中心展出「105公厘轮型战车」研制样车,该车搭载105公厘战车砲,砲塔上方配置12.7公厘遥控枪塔,实施50%正斜坡、30%侧斜坡等科目的演练,展示其优异的操控性能及越障能力。(刘宗龙摄)

在操作云豹车的几年间,陆军也持续反馈该车的操作心得,其中最大的问题仍是转向不够灵活,尤其是2020年9月16日,一辆云豹车在台中大里因无法有效转弯(转向机油封破裂),在一路口花了3分钟才完成过弯,所幸民众相当配合,等待军用车先行,没有造成纠纷。但是这个教训也显示,体积本就庞大的云豹车,需要更灵活的转向装置。

2017年台北世贸航太国防展,军备局首度公开展示第二代云豹M1原型车,改进了车体避弹造型,从由原本的平直造型改成带斜面的楔型,转向轮也做出改造,除了一代云豹就有的2对式转向轮以外,第四对车轮也可由电子控制配合转向,万一再发生之前提到的转向机油封破裂问题,还可以靠电子控制的第四对轮转弯。

战发中心也改进了生产模式,采取车壳与底盘分离的设计,可使工厂用同一条产线,生产统一规格的底盘,再依据需求,制造不同规格的车壳;车壳或底盘损坏时也仅需更换妥善品即可重新使用,有效的大幅简化生产及维修的流程,也能加快二代云豹的测试工作。虽然这还不是德国拳师犬装甲车那种「全模组式」设计(底盘可以安装不同的车组模块),但已经简化不少。

二代云豹显然颇令军方满意,相关衍生型已经在设计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装105砲的轮式坦克型。2019年,军备局以新台币7.78亿的预算,执行代号为「猎豹专案」的105mm轮型坦克研发,预计于2023年底前,制作2辆原型车并完成测评。为此,中科院于2020年向美国采购2门M68A2 105mm砲用于测试。2辆以二代云豹为基础的轮型坦克原型车,因代号猎豹专案,而被俗称「猎豹105砲车」、「猎豹轮坦」,在2023年2月2日完成所有测试,其中40项合格,仅有2项需要改进,可见完成度已相当高。至于这2项要求改善的部分,就是被外界议论的车身过高问题。

据了解,猎豹105砲车在静对静、静对动、动对静,以及最困难的动对动,射击成绩都在理想值,可见国军对射击与观瞄系统已经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至于105砲的威力,在发射脱壳穿甲弹时,可贯穿2000公尺外的500公厘厚钢甲,比M-60A3TTS、CM-11的主砲穿甲数据更优异。在采用XTC112人员杀伤弹时,由于战斗部包含2000颗钢珠,可杀伤大量敌军目标,已经符合轻型坦克与驱逐坦克应有的水准。其实美军正在少量生产的M10轻型坦克也采用105主砲,其目的也是担任步兵火力支援与一定程度的装甲打击,并不要求能直接对抗敌方的第一线主力坦克。

至于外界常批评的车身过高,与车轮较小的问题,其实客观来说,这项问题可能有视觉偏差,云豹2代的车胎沿用米其林的标准军用越野胎MICHELIN 395/85R20 XZL,直径大约117公分,在无砲塔的基础运兵型,车顶离地面大约是2个车胎高度,也就是2.4公尺左右,而瑞士的食人鱼装甲车其车身高度也差不多如此。也就是说,单就云豹运兵型,并没有比其他国际同类型轮甲车更高,而主要差异在增加砲塔之后的105砲车型。

这就要说到轮式砲车也有各种差异,有一种是专职的轮式砲车,比如法国AMX-10RC、义大利B1半人马、日本的16式砲车,都属专职砲车,所以它们的车体较为低矮,高度也就较低。但是云豹2的105砲车是由运兵车为基础改造,车体空间较大,加装砲塔后高度自然就叠上去了。

美国M1128史崔克机动砲车也是由运兵车加装,不过M1128加装的是无人化自动砲塔,因此高度与体积都更小。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设计情况,云豹2型105砲车的车身高度是固定的,仅能砲塔高度与悬吊系统来调整,据说云豹2确实采用可调整悬吊系统,可以依照需要降低或垫高车身,应该可以达到军方的要求,至少降低30公分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