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虐案6点精进措施曝光 政委林万亿:社工上铐不值得也不应该

林万亿表示,陈姓社工(图)纵有疏失应受课责,但何忍再加以手铐对待,「实在不值得,也不应该」。(资料照片)

台北市年仅1岁半的男婴疑遭保母施暴身亡,负责督导社会安全网的行政院政委林万亿今称,儿福联盟办理收出养经验丰富,实在不该发生令人痛心的儿虐致死案,未来将全面检视收出养前的家外安置机制;针对外界质疑陈姓社工访查纪录造假、包庇保母,警方将其上铐移送,林说,陈姓社工纵有疏失,应受相对应的课责,但其访视的幼儿受虐身亡,内心必然愧疚,何忍再加以手铐对待,「实在不值得,也不应该」。

针对儿虐案,林万亿稍早说明6点精进措施,首先,中央政府将针对执行十余年的收出养制度、委托安置流程等,邀集地方政府、民间办理收出养服务单位,进行全面检视。目前国内收出养服务已经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且执行有年。儿福联盟是其中执行最具经验的社会福利团体之一,但此次事件显示其在服务执行上仍有缺失。

林万亿说,大部分寻求出养的家庭,都有一定的困境,都需要政府社会福利、卫生等部门提供必要之协助。地方政府必须与收出养服务机构密切合作,评估出养的必要性、出养等待期的安置照顾情形、收养人的适合性、收养后的照顾品质等事宜。

其次,林万亿提到,将加强对等待收养期间的短期家外安置的监督。收出养服务机构对保母或安置机构的评估选择,应更严谨。尤其受托照顾家庭亲职功能相对脆弱的出养人之保母或安置机构,更应慎选,加强督导,且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协助。行政院社会安全网督导协调平台先前已针对近5年来发生的重大儿虐事件,要求地方政府与社会福利机构要特别注意督导保母与托育机构的服务品质,务必让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第三,林万亿表示,将研议提高访视频率。目前收养前的安置处所视为是家外安置一环,县市陆续都已引入社区居家托育系统协助。至于寄养访视频率,目前是安置第一月每周访,第二月隔周访,第三月后稳定,每月一访。卫福部居家托育安置处理原则是第一月一访,后续两月一访。卫福部已研议提高访视频率,且针对评估有支持与协助需求的被收养儿少进行更密集的访视,适时提供必要资源支持,提升照顾品质。

第四,林万亿说,办理收出养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指派主责社工进行家庭访视前,应有足够的职前训练,于进行家庭访视前都应与督导讨论,负责的督导并应随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指导,不应将访视责任全推给社工一人承担。地方政府也应与办理收出养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一起检视其家外安置照顾服务流程,并提供必要协助。

第五,林万亿指出,卫福部推动的幼儿专责医师制度,针对育有幼儿家庭协助提供医护照顾。制度能顺利运作的关键在于家庭与医事机构,及社会安全网中各网络系统的配合。针对脆弱家庭、委托安置机构与出养受安置的幼儿,应加强服务连结,以利每一位有迫切需要帮助的幼儿均得到专责医师的照护。保母、托婴中心、幼儿园的教保人员也应敏感于幼儿需求,主动转介,协助家庭连结专责医师资源。

第六,林万亿提到,针对陈姓社工于侦讯期间,被戴上手铐离开侦讯场所,且让媒体追访,引发社会工作界大反弹。对以助人为志业的社工来说,纵有疏失应受相对应的课责,但对于其访视的幼儿受虐死亡,内心必然已非常愧疚,何忍再加以手铐对待。失去了一位无辜幼童,已经让社会非常不舍、痛心,这种对陈社工上手铐的画面更伤害到社会安全网服务的数千位社工的心,实在不值得,也不应该。各级政府与社会福利机构对于目睹创伤的社工,应即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协助。

林万亿指出,强化社安网推动6、7年来逐步扩大范围,加入社区心理卫生、司法精神医疗、矫正机关出监(院、校)转衔社区机制、少年辅导、防止毒品再犯、长照困难照顾家庭、身心障碍资源布建等体系的建立;也建立跨体系多机构分级分工与执行上的一主责多协力机制,不断修正与调整执行疏漏。但在面对社会环境快速变迁、人民需求增加,须不断精益求精,期使网络更绵密,不漏接任何需要帮助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