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城之下》大结局反转,知县身份揭晓,陆直黑化,凶手同归于尽

《繁城之下》大结局,1小时41分钟,信息量很大,关于案件真相与人物身份,之前大家都猜得七七八八的,没想到大结局又来了一波反转,没烂尾,很精彩!

1、陆直:我不需要一个爹

陆直黑化大家都知道了,但没想到,他黑化得这么彻底,连与他感情深厚的陆忠都连捅几刀,然后抹了脖子。

原来,聪明如陆直,已经知道了陆忠在利用他,而陆远暴原本没有要杀他。

陆忠居然真的想要陆直做儿子。

然而陆直在“认爹”这件事情上已经有阴影了,他疯狂喊道:我不需要一个爹。

两人之间的对话,耐人寻味:

当初陆直不小心戳了陆远暴的逆鳞,如今陆忠戳在了陆直的痛处。认爹,做儿子,对于陆直来说,充满了耻辱。

陆直已经不相信陆忠。陆忠说的金子是实话,他说你疯啦。陆忠想让他做儿子,他觉得陆忠是疯子。

陆直变了。以前他是正,如今他是反的,他曾对小宝子所说“这个世道是反的”,他随着世道反过来了。

以前的陆直,渴望亲情,看重恩义,想“认爹”,如今的陆直眼中看到的世界,只有利用和欺骗,看不到真情。

陆直,变成了陆远暴。可见陆远暴那次当众折辱,对陆直的影响有多深,最终他成为了当初伤害他的那个人。

2、宋典史:冤怕无头,你的冤有头,我很羡慕你啊

宋典史从来没对人说过他的过往,世人都以为这是他的忌讳,无人敢与之谈论。

当知县主动来跟他讨论“冤”字,宋典史却不甚介意,谈起他的往事。

宋辰因受党争牵连入狱,天牢里的酷刑尝遍,身体残缺,屈打成招,供出了好友,好友以死自证清白。

即使之后翻案,宋辰依然受累于他的冤案。他的冤在于,右手残缺,再也提不起笔,宋大才子的书画双绝已成前尘往事。他的好友已死,他的愧疚无以减轻,无从解脱,邻人乡里误会他是花了银子才得释放,众口铄金,指指点点,他百口难辩。

魏知县说,那些上本举报的御史言官,逼供致残的刑部堂官,忙于党争的朝廷大臣,悠悠众口议论他舞弊贿赂的愚民庸众,他们却没有一个人受到惩罚,所以宋典史不是冤不能平,是仇不能报。

魏知县与薛举人之间的仇恨争斗,本不牵涉宋辰。宋辰本是局外人,却因要主持一个公道,不幸死于其中。

死前宋辰对魏知县说:冤怕无头,你的冤有头,我很羡慕你啊。

宋辰这一辈子,都是被人牵连所害,不过最后之死,也算是为了自己所信仰的公道而死,死得其所。

今生所遭受的无头之冤,就此终结了。

3、曲三更:公道,是一条绕远的道,有时还得走岔道

曲三更得知了知县就是杀死师父的凶手,他选择了知情不报,与薛举人联手杀知县。

支开了吕三,派出了20人精锐去盯薛宅,故意让衙门守卫薄弱,方便柳七动手杀人。

然而被宋典史识破了,绑了他,宋典史去救知县,死在了柳七刀下。

曲三更悔恨茫然不知所措,由于他一念之差的选择,宋典史与几名衙门的兄弟,都丧命于柳七之手。

师父死了,宋典史也死了,曲三更不知道怎么做,也无人可以询问了。

还是高士聪在关键时刻点醒了曲三更——知县与薛举人两方都僵持不动,如今由我们说了算了。

曲三更的师父已经做过选择了,但他选错了。

曲三更重新选了一次,施计谋抓了牛不群,拿到了他的供状,再凭供状捉拿薛举人。

4、魏知县:你还记得翠华楼的小宝子吗?

大结局,魏知县与薛举人对峙,薛举人道一声:你,来了。

魏知县:我来了。

仇人见面,却没有分外眼红,竟是格外平静,和气得很。

薛举人想知道,陆不忧当年是怎么逃脱出那场大火的?

魏知县道:你还记得翠华楼的小宝子吗?

薛举人这才知晓,当年大火,小宝子也在陆宅。

魏知县问薛举人,如果当年他知道小宝子在,会放过他吗?

薛举人表示,即使是小宝子,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他为小宝子难过,每年为他烧纸。

薛举人说我本不是陆直,魏知县说,我也不是陆不忧。

薛举人惊讶,你不是陆不忧,那你是谁。

魏知县又道:你还记得翠华楼的小宝子吗?

剧情反转了,原来魏知县竟然不是陆不忧,而是小宝子。

魏知县没想亲手了结陆直,而是在家等陆直过来杀他,一旦他被杀害,就坐实了陆直杀人的证据,魏知县本来备好了后手,提前暗示过宋典史。

他到最后都念及旧情,不愿亲自动手杀曾经的好朋友,而且两次幽幽道:你还记得翠华楼的小宝子吗,却从陆直这里得到了一个令人失望的答案。

薛举人已无力回天,只道自己也是为了逆天改命,出手杀了魏知县,而后自尽。

5、小宝子:我要把能正的,都正过来

小宝子是剧中少有的纯良之人,而到最后也已经是双手染满鲜血。

大火那天,他恰好跟陆不忧待在一起。

小宝子发现着火之后,去找下井的绳子,打算与陆不忧躲进井里避火。

一根火柱倒下来,陆不忧为救小宝子而死。

小宝子躲进井里,开始学习识字,发现了忠爷记录的陆宅秘密,无意中发现忠爷刻论语用的雕版是金子做的。

小宝子拿了陆宅的金子,他说不能白拿,所以他为他们报仇,“我要把能正的,都正过来”。

按道理来讲,如果魏知县是陆不忧,他身负血海深仇,采取这么激烈的手段复仇,他有着足够强烈的动机。

但如果是心地纯良的小宝子,其杀人动机就没有那么强烈了,他既然做了知县,以他的权势,可以暗中收集证据,从程大夫与王夫子入手拿到供状应该不难(这两位后来因凶杀害怕前来自首供认了),要求重新彻查此案,没必要搞这么大的杀人阵仗啊。

而且,小宝子誓要“我要把能正的,都正过来”,他搞连环杀人案,是“正”过来了吗,这难道不是“反”着来的?跟陆直他们一伙人的杀人放火行径,倒是挺一致了,只是所为目的不同。

两位少年好友,人到中年,20年的时光之隔,已是鱼死网破同归于尽的敌人,实在令人唏嘘。

《繁城之下》这个大结局,你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