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城之下》大结局:深度解析所有细节,其实“陆不忧”始终都在
文/叶秋臣
翻看了下手机里关于《繁城之下》这部剧的截图,最后一张竟然已经是两个月前了。
之所以这篇深度解析细节的剧评拖了这么久,一来是中途插入了其他想写的内容,只能将其自然延后;二来是此文比较耗费心力和精力,这段时间的个人琐事确实多了一些无暇顾及;三来是有个问题始终没找到合适的答案(最关键,下文详说),不能自圆其说的话,岂不贻笑大方。
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反复回看之后,未解之谜终于全部想通了,遂成此文。
总体而言,这是特别值得推荐的一部剧。
核心都在认真讲故事,进入主题速度很快,节奏流畅舒服不拖沓,内容有深度也有思考。
情节上没有天降神兵,虽然的确偶有幸运成分,但都在合理范围内。
细节更是相当用心,除了下面分析提到的剧情之外,像是策划陆家大火当天的整个宅子中都没有水,连壶里都是空的。
导演和编剧都是王铮,他为观众带来了如此精彩的作品,真心期待后续其他的优质输出。
像《繁城之下》这样诚意满满的国产剧,2024年请继续尽情疯狂地砸过来吧。
1.关于答案
这部剧虽然已经完结,但观众们仍有一些问题始终想不通,希望找到答案。
比如大结局中,小宝子对陆直说了什么?
比如曲三更是否知道父亲之S的真相?
首先分析第一问,小宝子对陆直说了什么?
叶秋臣看完大结局,猜测了很多小宝子对陆直说的话。
主要是结合自刎前那句“我命不好,我只是想改改命啊”来进行脑补的。
最大概率的话,是“忠爷都写下来了,用你教他的字。另外,金子本来也是留给你的。”
冲击力最强,因为如果小宝子所说为真,那么陆直大可不必走这样一条胆战心惊的路,原本就可以更顺遂些。
他可以有对自己好的长辈,有不愁吃穿的财富,也可能会有逆天改命的正途。
然而,已经回不来头了。
他以为自己机关算尽,结果却得知如果不去算计的话,或许结果能更好。
改命反而给自己改得更曲折了。
小宝子这些话,无疑是否定陆直之前所有一直坚持和笃信的东西,精神自然就崩溃了。
这才能引发陆直的自S。
忠爷多年来懂得隐忍装哑巴,看他藏了那么多金子和日记就知道给自己留了足够的后路,一直握有相当分量的筹码来进退得当。
所以虽然可能比不上陆远暴的所有资产,但总量也不会差太多,至少生活水平上是相近的。
陆直临终前说的“命不好”,就是自己不论怎么走,都好像只能走在错路上。
“改改命”的结果,甚至还不如过去更好。
网上有很多人猜测,小宝子还有可能告诉陆直“忠爷是你亲生父亲”,诸如此类。
从目前的剧情线来看,不排除忠爷和陆直真的是亲生父子关系,有许多细节可以用来证明。
一把年纪的忠爷,为什么非得替陆直出头呢?
他在陆远暴身边多年,过得也算顺风顺水,没必要打破这种平衡和宁静。
甚至,当初怎样收养陆直过来,没准都是忠爷策划的。
只要涉及到陆直的事情,忠爷做得总是很维护也很绝,甚至不惜以人命的代价来填。
而且在忠爷被陆直干掉的时候,他也没有否定过自己“想当爹”的心情。
当然,剧中并没有明确对此进行表述,所以仅能通过猜测的视角来分析。
如果他们不是亲生父子,也可以理解为忠爷待陆直亲如父子。
这段关系没有定论,关键看删减和舍弃掉的内容,以及观众在追剧过程中更认可哪一种。
虽然这两人有一定可能是亲父子,但“弑父”这件事对陆直造成的伤害远不及他被命运戏耍这件事更残忍,所以叶秋臣觉得小宝子附耳说的这句话,仅仅是用来揭示两人关系的可能性较低。
在最前面的地方,我曾写到之所以此文拖了这么久没有写完和发布,原因是有个问题没想明白。
就是我一直有个执念,谢师爷就是陆不忧。
并且竭尽全力去找根据去证明自己的猜测。
如果小宝子在陆直耳边说的,是“我的师爷才是陆不忧”,这个S伤力是否就真的比上述的第一种更震撼呢?
但仔细想想,这个想法的可能性非常小。
重点就是当年陆家大火后S体的数量完全对得上,小宝子和陆不忧必定需要二选一,两个人都活着的话,谁来当那具身量相仿同龄人的S体呢?
当时情况紧急,也没有空暇去再找一个完全合适的替身。
以他们的性子,也不会去找。
所以谢师爷的功能,并非是隐藏在小宝子身后的陆不忧,他就是自己口中的那个报恩者。
叶秋臣认为,编剧最牛的一点在于,在整部剧中,其实“陆不忧”根本没有离开过。
他的命没了,但却救下了小宝子。
小宝子有情有义,抱着同归于尽的态度去复仇,最终成功。
谢师爷曾经提过,小宝子是他的救命恩人,并且十分在意对方的安危。
故此,“陆不忧”可以理解为一种善念。
这种善念,从陆不忧传给了小宝子,再从小宝子传给了谢师爷。
虽然小宝子人没了,但谢师爷还在,“陆不忧”持续传承下去了。
当初小宝子主动“断眉”,一来是回应“后天断眉,兄弟反目”的预测,二来是主动制造出了一个陆不忧的分身。
“陆不忧”,虽S犹生。
最后,是谢师爷出手干掉了唯一的幸存者,内心侥幸毫无悔意的尤二,完成了小宝子交托的终极任务,整个复仇链条也就此完整。
如果谢师爷也有一个相同位置的断眉,那份震撼感会更强烈。
不过,光是那个回眸,便已经足够令人释怀了。
苍天有眼,沉冤得以昭雪。
前尘恩怨,皆已落下帷幕。
大仇得报的设定下,所有人都快慰了,犯错的都接受到应有的惩罚,观众也没有因为任何人有罪但侥幸逃脱而感到气愤。
我曾见到有人怀疑,认为谢师爷是真正的小宝子,知县才是真正的陆不忧。
可在前文已经分析过,小宝子和陆不忧不可能同时活着,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那谢师爷有没有可能是小宝子呢?
概率很小。
小宝子临S前,对曲三更提到的酥油泡螺,实在是一件太小的事情了,剧中只有陆直和小宝子知道。
这句台词,就是为了释疑的。
即便是用了替身,也真没必要在生命尽头强调这个信息,毕竟其他人并不知情。
因此,知县就是小宝子。
小宝子上任之后,一直在躲。
他成功伪装了自己,让大家以为这只是一个不作为、喜欢推卸责任、凡事向上写报告的上司,根本不会考虑他另有图谋。
机关算尽,最终也只是共归于尽的策略。
坦白讲,小宝子这一路并不好走,由于出身的原因,大概率也是走了很多非正途的路,才来到了现在这个位置(比如买了假身份)。
有人问,为什么小宝子不通过正规途径告发陆直他们?
首先是年头久远翻案难度太大,接着是敌人太过狡猾,最后的计划只能是同归于尽。
在那样的环境之下,正义谈何容易?
只有相对正义罢了。
每个人心中,对于正义都有一杆称。
我发现,《繁城之下》中关于点心的剧情都是另有用意。
除了上面的酥油泡螺,还有一处是陆直与小宝子关于偷点心的对话。
小宝子认为,性情好的不该偷,否则世道不就反了。
陆直却反问,世道本身就是反的,你改不了这世道。
短短一场戏,就把两个人的命运都说透了,堪称最强伏笔。
小宝子说,别的人他管不了,但在自己这儿,世道就应该被正过来。
多年以来,他也一直秉持着这个信念去做的。
接着分析第二问——曲三更是否知道父亲之S的真相?
曲三更是一个心怀正义感的聪明人,这个角色看似是整部剧中出场最多的人,但他并非是真正的主角。
从核心内容来看,陆直和小宝子才是。
曲三更只是一个揭出当年真相的牵线人,负责将所有故事讲明白。
且他的身份具有多重属性,尤其是冷捕头当年S掉曲父的设定,让情如父子的师徒关系出现了极强转折,冷头瞬间成为了曲三更的弑父元凶。
你会发现,“弑父”和“师父”读起来,其实很像。
绝,真绝啊。
最绝的,还不仅仅如此。
由于冷捕头S掉曲父事出突然,忠爷当时自顾不暇,没机会将其写下来,所以小宝子也无从得知。
知道真相的,只有当初的那些坏人团里的成员,以及亲自下手的冷捕头。
凭借曲三更的能力,让他猜到自己父亲的S与这场大火高度相关并不困难,但他最多也只能将这笔账算到陆直一伙干的,具体是谁经手根本不清楚。
他甚至可能相信了记载中所述,曲父是由于帮助救火才S的,也说不定。
绝就绝在这个“不清楚”。
真相有时候是残忍的,对于曲三更而言,他能够接受一个有瑕疵且并不完美的师父,但若是在此基础上再加入一个“弑父”的标签,那将是多么令人痛不欲绝的事情。
就当是编剧给曲三更特别留下的一句善意谎言吧。
2.关于人物
在《繁城之下》里面,几乎没有一个绝对的善茬。
人很复杂,过于正面或者负面的人物都会脸谱化。
所以叶秋臣才格外欣赏这部剧,每个角色都是令人爱憎分明。
曲三更在办案过程中,为了达成目的也会用些小手段,问话时挖坑,背地里用招。
把易头儿拽下去的整个过程,真的是好城府,好算计。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宋典史。
宋辰是令人意难平的存在,他满腹经纶本有大好前程,甚至可能成为状元,却因冤情被废,空有一身才华却无用武之地。
宋典史的心结,很难解开。
他身上的文身,是睚眦。
睚眦必报。
其他人复仇,还能冤有头债有主,制定计划去实施。
而他呢?
冤无头债无主,比起小宝子他们目标明确,宋典史就没那么幸运了。
其实对他而言,S是一种解脱,否则宋典史将一直陷入有仇在身,却无仇可报的困境之中,不可自拔。
这个人物的结局是最令人唏嘘的,他不处于任何一方的阵营里,完全站在中立的位置,却仍然逃不出这样的命运。
是啊,谁能对命运复仇呢?
说实话,我没想到他与春杏是真爱,这份情感的浓度值不亚于林四娘和冷捕头。
《繁城之下》真是写尽了讽刺啊,那些有情有义的人,都是身份地位不如普通人的林四娘、小宝子和春杏等人。
反观陆员外和薛举人那些有头有脸的,其实肚子里全是坏水。
万事不可只看表面。
就像他们在喝酒时说的那句话一样。
认识了一辈子的人,却好像从来没认识过一样。
人的肚子里藏什么秘密,又有谁能真正说清呢。
林四娘有情有义,她与冷捕头之间的故事令人感到遗憾,属于有缘无分的爱情。
在听闻冷捕头离世,她专门换了一身白衣来与曲三更说话,细节之处足见人品。
和桂儿最后的对话,也充分展示了她为人坦荡。
都说什么仆人跟什么主子,小宝子和四娘很像。
有人说林四娘也是陆宅火灾的既得利益者,并且认为她亦知晓当年的所有真相。
我持不同态度。
林四娘虽然是相关人士,但冷捕头对她所述只是非常碎片化的内容(原意应该是怕牵连),所以四娘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知情者,需要靠近期查案的线索自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陆直也不敢断定四娘到底知道多少,所以一直安插了耳目在监视她,有风吹草动就立刻动手。
通过曲三更等人与林四娘的对话,她大致猜出了整个事情的基本框架,但在说出真相前就被害了。
林四娘很苦,在命运面前只能与真爱擦肩而过。
但所幸的是,他们曾经相爱过。
不幸的是,冷捕头为给四娘赎身,成了陆直等人的助攻。
然而等到真的赎了身,才发现即便用钱买来了自由,却永远赎不回曾经的自己。
陆远暴是万恶之源,坏且狠。
他当初提携陆直,单纯是想证明即便走的是非正经的路,最终也可成功。由此对应他当年从土匪头子转型为陆员外。
但这个人却很拧巴,他一方面想证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一方面又只希望在自己身上奏效,其余人不得超过他预期的设想。
所以,陆远暴看似是在扶持陆直,送他出去读书,实际上是自我满足,约等于“我家书童都能考功名,作为主人的我就更厉害了”,与某领导说“我手下全是清北毕业的”同理,潜台词是“我才是管理者”。
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对下属的绝对掌控力。
于是,陆远暴用酒去探测陆直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个人惯常喜欢用试探的方式来衡量忠诚度,当年抢完最后一票时对忠爷也是如此。
陆直一番酒后之言,瞬间就触及他的雷区了。
当儿子事小,通过此途径惦记他家财的事为大。
通过这顿酒,陆远暴看到了陆直的野心。
陆直也没有算准陆远暴的用心。
就这么栽了。
栽了之后,开始考虑如何取而代之,合理利用各方资源给自己铺路,一步步走向“成功”。
坦白讲,在陆直没有彻底黑化之前,我一直蛮喜欢这个角色。
他只是比较工于心计,毕竟成长环境使然,做个聪明忠心的小跟班,像个变色龙一样活着,本身并没有错。
善于察言观色,偶尔撒谎虚伪,脑子转速极快,巧妙讨好上层,懂得笼络人心,广交各类朋友。
这样的人,注定会成功,关键在于他选什么路去走。
王夫子的事情,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陆直意外发现了王夫子S人的证据,但冷捕头却说那是个德高望重的老秀才,告不倒,也不用受到惩罚。
正义的天平倾斜了。
他开始懂了,世道和书里写的不一样。
书都是劝人向善的,为善很难,作恶却很容易。
加上张贵救下师哥柳十七的事件,陆直感觉自己多了一条路可以走。
此处有一个极具深意的镜头,就是门缝里的光照在了陆直的眼睛上,他开始要走向另一种人生了。
陆不忧的出现,本来让陆直动摇了原本的计划,心想着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也能在正途闯出一番天地。
但陆二爷一句话,又把一切美好的幻想都打碎了。
让陆直做管家,就只是管家而已,改不了命。
重点就是改不了命。
曾经陆直对忠爷是绝对信任的,什么秘密都同他讲。
忠爷也一直非常看重陆直。
但后来,他发现忠爷装哑巴,而且在陆远暴处理方式上通过诓骗自己来达成个人目的,信任的宝塔就被戳穿了。
陆直被打入冷宫,忠爷来告知他,陆远暴想彻底除掉你。
这是一场非常关键的戏。
忠爷想干掉陆远暴的话,若为自己牟利,他有很多机会和方式,根本不需要经过陆直去做。
凭借多年来这种信任,忠爷有心自己出手的话,陆远暴S几百回了。
可他非要让陆直攒这个局,自己躲在幕后做掌舵者。
叶秋臣分析,大概是以下三点原因,才触发了此次事件。
一是他早有预谋但未遇到合适的时机,也达不到他追求的那种“S人不用刀子,夺财没有官司”的程度,所以始终隐忍,想找到在表面上能够把自己彻底摘干净的方式(间接干预);
二是他确实看重陆直,通过这一逼让自己坐稳原陆远暴的位置,顺便再认个靠谱的儿子(渔翁之利);
三是他想利用谎言让陆直倚重自己,忠爷是从内而发真心喜欢这个孩子,不想他遭受被冷落的命运(替人改命)。
只有一点是出于好意层面的考虑,结果就是折在了这一点上。
坏人VS坏人,任何一点善意都会被利用,成为致命伤。
千算万算,他都没算到陆直反手捅了他一刀。
最终,把自己也给交代了。
如果不是因为曾经陆远暴试探性的羞辱,其实忠爷没准能在合适的时间认到陆直这个儿子。
但经历种种的薛孝廉,不再需要一个爹,他要改自己的命。
有时候你会发现,人的本性很难改。
就像程大夫永远改不了小偷小摸的毛病(偷冷家的梨,偷陆家的宝),最后也以此为把柄酿成了大祸。
王夫子再克制去收敛自己的脾气,还是把人送上了黄泉路。
陆远暴习惯去试探,忠爷习惯去隐忍,陆直习惯去改命。
他们最终,也都是砸在了以这此源头的事情上。
这对应了桂儿嘴里那句冷捕头的名言——
人往往会栽在自己(认为)的长处上,这时候的长处就变成了短处。
小时候的米铺少爷,如今成为了贯穿整个案件的算命先生,其实剧中对此早有伏笔,他幼时便提及自己对占卜之事非常感兴趣,属于兴趣爱好转为正式职业了。
作为陆不忧和小宝子的旧识,他的作用至关重要,也提供了许多的关键信息。
另有一些人物和关系也都令人印象深刻,比如铺子老板和陶秀才之间的“情”,也是通过恰好好处的情节,点到即止。
那个出于各种目的要背上不属于自己罪责的猴妖,似乎也能在许多地方找到相似的影子。
一条罪,两条罪,都是罪。
既然已经有罪,何不做一个更有价值的工具呢。
三方势力都要利用他,真是“从来都没有这么有用过”。
宋典史也曾说,碍事的东西,都会从证据里消失,说明最终给人公示的结论都是片面的。
忠爷干掉家里的仆人,想名正言顺混过去,说随便塞点值钱东西栽赃就行了。
那个世道,谁在乎真相呢。
这情节,够讽刺。
3.关于现实
那是一个基本所有人都处于灰色地带的环境,更夫晚上不敢点蜡烛因为要拿出去换钱,捕快查案先去找合作的贼窝访行与打行。
冷捕头很快适应了这些规则,只要没有犯大恶,他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清水池塘不养鱼,天下坏人抓不尽”,访行与打行只要在,至少知道先去找谁,免得走弯路。
没有一个人是干净的。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猫鼠一家。
衙门养着访行与打行,他们之间多年来行着独有的默契条款,维持着基本的平衡。
如果不换人,这种安稳的假象还是可以持续下去。
但曲三更很有魄力,他主动向宋典史请缨去解散了这帮恶徒。
可无奈的是,这种魄力往往只存在于电视剧中。
如果不是有曲三更的头脑和计策,那替罪羊背后的故事永远说不清。
如果不是有钞能力,那陆宅大火中的三名幸存者信息永远也找不到。
可是,真的所有人都能遇到这样的幸运吗?
公道是条绕远的路,不止是远路,还会有岔路。
大多的人,折在了过程中,走不到终点。
这部剧的台词,都是现实到骨子里的道理。
就连高士聪说的那句“妇人的东西,有时候靠锁,是锁不住的”,仔细咂摸都别有滋味。
4.关于演员
有人觉得白宇帆的演技发木,曲三更被他演砸了。
我倒不这么认为,他诠释角色其实有个人理解,把握分寸也恰到好处,没有用力过猛,也没有太执着于技巧。
从《山海情》开始就关注到了这个年轻男演员,感觉未来可以挑战的角色类型相当多,我对他后续作品抱有很高的期待。
宁理是全场最佳,这个角色很难演,尤其是酒醉后重回当年宋才子的眼神,那一个镜头简直就像看遍了他本该拥有的人生。
于垚是本剧的最大惊喜,他演的陆直非常出彩。
当初在《天才基本法》里怎么没关注到呢,差点走宝了。
从此演坏小孩的演员,不再只有《隐秘的角落》中的荣梓杉。
忠爷某些角度很像孙红雷,就是稍微瘦一些。
向涵之的脸不太适合古装,五官妆容都不太配,演戏时偶尔有脖子向前伸的情况,形态可以再练练,如果拍现代题材的话会稍好些。
好在桂儿的戏份不多,不影响整体观感和大局。
终于写完了《繁城之下》,叶秋臣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拖得太久了,又不愿意将就去随便写写,便花费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码完了上面这些字。
《繁城之下》讲的虽然只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个小故事,但我却在里面看到了许多现实里的影子。
比如,不同类型的老爷。
比如,大家相信的事情才是所谓的“真相”。
比如,捕头们和访行与打行的关系。
比如,怎样留住良心。
比如,怎么定义好人。
比如,人。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
人心,人性,亘古不变。
读懂这些,才是收获。
文/叶秋臣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