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刻板印象 宗博馆推纸扎艺术手作活动
世界宗教博物馆推出「纸扎师异想世界」活动。(宗博馆提供/李奇叡新北传真)
课程颠覆过去多数人以为纸扎只用于祭祀烧化之用的窠臼。(宗博馆提供/李奇叡新北传真)
位在新北市永和区的世界宗教博物馆,日前搭配正在展出的「生死昼夜:于死亡中前行」特展,推出「纸扎师异想世界」活动,邀来纸扎老店传人与插画家合开课程,让参加学员自己动手,做出独一无二的纸偶公仔,借此翻转民众对纸扎工艺的刻板印象。
宗博馆教育推广组专员陈钰方说,「生死昼夜」特展受到年轻人喜爱,到馆参观照片不断分享,引起热潮,让死亡议题不再是禁忌,因此精心规划4场「冥界职人物语」系列活动,已办过第1场「送行者观察笔记」讲座,由资深法医兼遗体修复师的杨敏升,畅谈用针线缝补生者与亡者间的记忆与故事;第2场「风中灯人生剧场」表演,则由拥有老派灵魂的月琴师、风中灯牵亡歌团负责人林宗范,以自制三弦琴吟唱。
第3场就是29日下午的「纸扎师异想世界」工作坊,邀请新兴纸糊店第四代张宛莹与共同创办人詹昱筑担任讲师,颠覆过去多数人以为纸扎只用于祭祀烧化之用的窠臼,透过课程,让学员认识传统纸扎工艺的趣味,过程洋溢欢笑声。
宗博馆说,多位学员都是家中遭逢变故,历经丧亲之痛,在好奇或期待进一步了解纸扎文化而来。其中一位家住在永和的妈妈,面对孩子前阵子在葬礼仪式中许多提问,却无法给予圆满答案,已参加过之前2场活动,受益匪浅,又来报名参加这次的工作坊;另一位年轻人眼眶带泪表示,原本希望长辈托梦告知需求,可惜落空了,因此决定做一个自己的纸扎人,下个月参加阿嬷百日时烧给他们,代替真实的自己,陪伴在最爱的长辈身边。
此次课程开场由张宛莹介绍新兴糊纸文化、纸扎使用时机与内容物、台湾丧葬仪式、不同纸偶的角色与功能,她表示,糊纸店曾进军法国巴黎的博物馆参展,让「祭祀用品」变成「艺术作品」后,社会对纸扎产业的观念逐渐跟着翻转,将纸扎提升至台湾工艺文化层次,而她弟弟张徐展更将传统纸扎结合当代艺术,曾获德国银行典藏,目前作品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
教学与实际制作时,学员分为4组、每组8人,以竹筷、糊纸专用色纸、电光纸、皱纹纸等媒材,各自发挥创意,组装肢体和躯干,以色纸制作服装、黏上头发,再用笔妆点五官,完成纸偶。
宗博馆表示,「冥界职人物语」还有11月19日的最终场「修道者地狱风景」,将安排横跨阴阳服务神鬼的潮流道长曹育齐,用现代有趣的语汇介绍台湾民间信仰,欢迎有兴趣的民众上世界宗教博物馆官网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