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台大教授医师马惠明 紧急医疗救护的神推手

马惠明是才子型医师,弹得一手好钢琴,他希望从云林卸任时可以开一场钢琴独奏会,图为2017年云林分院获赠一台百万钢琴,他上场示范。(周丽兰摄)

已故台大校长傅斯年名言「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马惠明说,这几年来所做就是如此:遇到挑战,找办法解决。好的东西就优化,让它成长活下来,需要修正的就改善。(马惠明提供)

今年5月云林县府做了一个「云林守护者」App,就是马惠明当初推公共场所AED计划的延续,三月间他出席在云林县消防局的记者会时很感动。(周丽兰摄)

23年前台大医院有个「双轨制到院前救护计划」,医师和消防队联手抢救猝死的伤患,与死神正面对决。几年后,菁英消防队员被训练为高级救护员、公共场所广设AED(傻瓜电击器),接棒救活无数命在旦夕的人,背后推动的灵魂人物是台大云林分院副院长马惠明。

弹一手好钢琴、有付好歌喉,马惠明也练重训,每天精神奕奕,思路敏捷、逻辑分明,说话快又风趣,常和医护打成一片玩自拍,不太像传统医师,现年57岁的他是把心脏科、内科、急诊医疗结合的前辈。

马惠明是天才型医师,创意是他的强项,从内科转心脏科再转急诊医学,他是台大医院第一个专攻急诊医学的总医师,也是第一位获得教育部的急诊医学公费留学的医师,最后取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医疗政策和管理的博士学位。

早年急诊医疗十分混乱,民众拚命排队看名医,可能只看3分钟拿过去2年吃的一模一样的药,但最危急需要有人做决策的时刻,却在医师流动率最大的急诊室。

台大医学30年前一成立急诊医学,马惠明立即加入,这对他是很大的挑战,这代表跳离有固定病人的生涯,但他也没甚么徬徨,因为了解自己的擅长:开创一件事,从头到尾做到好。

1998年马惠明取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回台,在前台大医院长林芳郁支持下,发展到院前医疗、灾难医疗、复苏医学。那时台北市正在盖捷运,经常有挖掘意外,严重时台大医师就出动急救,他形容「上班上到一半冲出去」,后来发生九二一地震,台大急诊医师从容不迫救灾,和消防队员合作无间。

但医师人力缺口太大,双轨制到院前救护计划必须转型,马惠明再推「EMTP」计划(高级救护技术员)接棒,以1整年1380小时训练消防队员(紧急救护技术员)学习解剖、生理、药理、心电图,最后是打针、给药、插管,2002年完成训练第一批20人,这20人如今已是师公、师父级,全台现有1400多名高级救护技术员。

为了谨慎行事,当年几批消防员必须与台大医师、护理师一起考过同样的高级心脏救命术,然后才能获得到高级救护技术员认证。

这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播撒极重要的种子,众人见识到消防队员术科炉火纯青、笔试可以达医师一样的程度,猝死的救活率从0慢慢爬升到10%。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AED(傻瓜电击器)在未修法以前并不普及,马惠明决定推公共场所装设AED,这个大工程花了4、5年,2011年到2015年找全国急救界菁英讨论如何修法、简化操作教学,并且开了一场国际研讨会促成,明确列出七大工作目标,不久全台就有1万个公共场所放AED,追上澳洲的水准。

马惠明推动公共场所AED政策时有个口诀,「Its okay. Its easy. Its everywhere.」涵义是法律保障,你我安心救;操作简单,人人都会做;策略部署,到处都找得到。今年5月,云林县府做了一个「云林守护者」App,就是这个系统的延续,马惠明出席记者会时很感动。

马惠明是道地的台北小孩,升副教授时,前台大医院长林芳郁告诉他在台北做好是应该的,应该想想把台湾的其他地方弄好,这番话埋下他下乡到云林行医的伏笔,50几岁生平第二次到云林,担任云林分院的副院长。

早年云林县是医疗的荒漠,台大医院自17年前接手,医疗品质、制度越来越强健,现已是台大医疗体系分院的重镇。非典型医师马惠明到云林,能开创甚么呢?马惠明认为,云林有发展远距医疗的「优势」。

台大云林分院4年前成立远距医疗中心,鸭子滑水结合产官学界,运用资通讯科技、5G的科技,缩短医疗不平等的差距,如今成为全台远距医疗的典范,弯道超车成功,今年三月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的有政务委员唐凤、广达电脑董事长林百里等人。

台大云林分院2018年与斗六成大分院携手合作「斗六双星区域联防」计划,打破医界藩篱,两院的神经外科与整形外科互聘兼任主治医师,形成医疗人力的大水库联合值班,透过双向视讯会诊。 「安心云林e院联防远距医疗计划」还推动伤口远距照护、远距学童心脏筛检群助计划、高风险病人出院管理、高危险新生儿外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台大云林分院首创「居家隔离检疫通讯诊疗」病情稳定的病人尽量不要到医院,卫福部见此一模式可行,开始在其他县市推动,殊不知是来自「云林经验」。

今年五月台大云林分院又支援30组去年与广达电脑研发的「远距医疗居家照护包」给卫福部使用于集中检疫所,照护包其实是一个监测系统,可远端监测重症病患体温、心跳、血氧、血压、心电图、肺功能、生活品质等。

已故台大校长傅斯年名言「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马惠明说,这几年来所做就是如此:遇到挑战,找办法解决。好的东西就优化,让它成长活下来,需要修正的就改善。

不过马惠明也牢记「急事缓办」的原则,最困难的不是科技,是人,所以不要横柴入灶,放着心平气和也许就能重新开始,要有「政策同理心」。

他给年轻医师的建议是「认识你自己」、「多跟正向的人相处」、「找到一件事把它做到好」,好的定义是不辜负爸妈给的天赋。以他为例,喜欢定义一个世界,设计一个新的典范,然后典范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