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新冠超额死亡原因 这3种慢性病最多

图为医护推送病床。(本报资料照片)

新冠肺炎去年出现超额死亡现象,在整体13%的超额死亡中,直接死于新冠者占8%、非直接死于新冠则有5%。公卫学者分析非新冠超额死亡死因别,发现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贡献」最大,分别占19%、15%、15%,不容小觊,反映了医疗资源必须针对不同疾病进行合理配置。学者建议将慢性病进行风险分层,以利在XBB等新变异株出现时,提供个人化精准治疗,降低超额死亡的可能。

台大公卫学院教授陈秀熙表示,世界在新冠流行、后疫情时代持续面临超额死亡问题,包含直接染疫而死亡,以及慢性疾病、癌症病患因医疗量能不足或医疗可近性降低所造成的非新冠超额死亡。台湾2020年到2022年,超额死亡从负3%逐步增加至2%、13%。原预期在疫情趋缓之后,超额死亡情况将减少,但从今年5月数据来看,超额死亡又有所上升。根据陈秀熙团队日前估计,因疫情仍在持续、医疗量能尚未恢复,6月的超额死亡可能会达到25%以上。

陈秀熙认为,2022年本来就有大规模流行爆发,但不可忽视的是,在13%超额死亡中,非新冠的相关死亡占了5%。团队分析,在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的超额死亡占15%,糖尿病占15%,高血压占19%,肺炎占5%,肾炎和恶性肿瘤分别占2%,其他非十大死因则占了41%,这反映出在医疗资源的调配中,需要对不同疾病进行合理配置。

为因应当前问题,陈秀熙认为,在2023年慢性病超额死亡监测中,应将慢性病风险分为高、中、低。高风险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中风险包含代谢症候群异常患者,低风险则是健康检查无异常者。透过风险分层,未来面临XBB等新变种病毒时,就能提供个人化精准疫苗及治疗,进行医疗照护量能的最适调整、提供个人化健康照护,降低超额死亡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