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頂上的曦光 封德屏
清水眷村出生的封德屏驰骋文坛超过40载 【图‧封德屏】
【文‧黄慧凤】
封德屏(1953~)成长于清水小镇的眷村宿舍,士官长父亲微薄的薪俸难以撑持一家七口的生计,母亲坚毅地承揽洗烫美军衣服、编织发网、开杂货店等不同工作,忙里忙外的清丽身影如一道曦光,总让屋内传来客人的欢声笑语、让孩童期盼下一次高潮迭起的故事,也让巷弄间飘散着红烧鱼、麻婆豆腐、泡菜炒牛肉的香味,留下客人完食后昂扬的嘴角。
眷村里的侠女养成
一道道暖人脾胃的料理是母亲口中的家常菜。而母亲的家常却曾饱受重男轻女之苦,嫁给单传独子的丈夫后生下了一子四女,算是对婆婆有了交待,却不愿子女受到同样的委屈,叮嘱女儿要读书争气,给封家姐妹最大的支持。
在母亲古道热肠侠义性格的潜移默化下,封德屏是同侪口中爱管闲事的「鸡婆」,时常协助课业与经济弱势的人。她喜于在教室担任编剧导演,搬演行侠仗义的江湖戏码,乐于让同学手里仅有米粒配萝卜干的便当,塞满眷村妈妈们的爱心。
课外书的文学启蒙
重视升学主义的1960年代,阅读课外书并不容易。封德屏小学3年级,就拿着五角偷渡租书店的小说回家。从小学到初中,几个星夜寒暑翻阅了金杏枝、禹其民、琼瑶等人的作品,阅览了《孙中山传》、《林肯传》等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并在亲友赠予的冯冯《微曦》里,领略文学里丰富的生命关照与内涵。时至今日,封德屏仍清晰地记得《微曦》里的文字:「在崎岖坎坷的人生旅途上,我正在艰难地向上爬,我倒下了,又爬起来,我不断地倒下,也不停地重新爬起来……我虔诚地仰望着高峰顶上的那一点点微弱的曦光。」
封德屏从小就浸淫在文学作品中,出社会也选择进入编辑领域。 【图‧封德屏】
清水高中一年级暑假,封德屏参加台中县救国团举办的文艺营,结识台中商专的白慈飘、侨光商专的张惠信、台中一中的陈信元等文学友人。营期结束后持续与文友书信往来,激情未退,手心捧读的至宝,与同学手中的教科书大不相同。她痛恨课室里升学考试的氛围,也不解男女交谈的禁令,转而投身到合唱团、土风舞社,担任起学校写作协会代表,以纾解心中的郁闷。高二下,侠女性格的封德屏以女生最高票当选全校模范生,但学业总平均却是史上模范生最低的80分门槛,看似辉煌却晦涩的青春,幸好有文学的抚慰与陪伴。
台北编辑路的探索试炼
大学时期封德屏负笈北上,在淡水暮色下筑文学的梦,因经济因素开始披星戴月半工半读。19岁在《海外学人》工读,21岁成为《女性世界》编辑,紧接着《男性世界》、《俪人杂志》的经验,使她在1975年投入《夏潮》杂志的筹办,然而文化产业在市场机制里不断汰换。辗转于《爱书人》及儿童杂志后,1984年李瑞腾慧眼独具的延揽她到《文讯》工作,过去的编辑经验使她稳定有序地向前,并于1992年正式接任总编辑职位。
2003年2月国民党无预警地终止经营《文讯》,封德屏思索了一晚,决定像当年母亲一样坚毅地为《文讯》的存续奔走。在各界的募资响应下,财团法人台湾文学发展基金会成立,《文讯》自此断裂与再生,走出党营的囿限与政治的色彩,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同年《苹果日报》进入台湾市场改变报刊媒体的生态,《文讯》也在夹缝中求生,不断寻求出路竞标政府计划。2004年起有系统地展开作家作品目录,资料汇编的文史重建工程,朝自主与多角化经营发展。
道阻且长,负重前行
文学是滋养生命的梦土,仍需面对现实的考验。2006年国民党卖掉中央党部大楼,栖身楼内的《文讯》与「文艺资料研究及服务中心」再次面临危机,幸赖接手的张荣发先生承诺免收10年租金。然而风雨未曾停歇,2008年金融海啸对出版业造成重大冲击,封德屏不得不思索转型的可能。2011年起开始经营「纪州庵文学森林」,将纸本的内容推广到实体的空间,进行跨界推广。熟料2012年张荣发基金会突然通知《文讯》必须提前搬离原社址,寄人篱下的《文讯》于是发起了作家书画募款拍卖会,筹募租金以解燃眉之急。然而每个月16万元的租金仍是喘不过气的重担,封德屏曾感慨的说:「大家有时都爱说我是侠女,但我宁愿自己是能劫富济贫的廖添丁」。
2017年《文讯》从6楼再搬到日夜不见光的地下室。道阻且长,封德屏持续点起灯火,毅然护守珍贵的文史资料,负重前行。
作家白先勇惊喜现身文讯40周年活动,让封德屏感动落泪。 【图‧封德屏】
任重道远、行则将至
在封德屏手中,《文讯》从平面杂志、图书资料库、世界华文对话交流中心到数位化跨领域平台,以至于「纪州庵文学森林」的策展与经营,40年来累积了丰硕的成果,并持续向下个阶段翻生、前行。
封德屏的青春年华与黄金岁月,心心念念的不只是文学,而是文学生活里的每一个人。不曾忘记在重阳节举办敬老的文艺雅集,总温暖的提携后辈,给青年作家表现的舞台,为高中生举办校刊大赛、编辑营队。也为了社区共好,走访纪州庵6个里,以不轮转的台语与社区居民对话,为文学的多角化经营进行跨领域的尝试与合作,举办了数千场活动,以艺文空间及讲座活动给城市一个能够休憩呼吸的文学森林。
封德屏引领的团队,为文坛竖立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行仪典范。那位古道热肠的侠女在纪州庵现身,以作家私房菜留住来访者的胃,薪传着文学的火种,传承着文学的伦理,在峰顶持续绽放着曦光,为文学的未来照亮前行的道路。
【完整内容请见《文化台中》第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