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防疫未跟上全球脚步 令人才流失
香港特首李家超日前宣布防疫措施大松绑,包括取消密切接触者的检疫令、不再界定密接、取消疫苗通行证、取消所有入境强制核酸检测,包括抵港当天及抵港后,但建议入境者连续5日自行快筛;取消所有社交距离措施,包括限聚令,餐桌之间1.5米距离,及每桌人数上限等,但口罩令继续维持。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讲师阮颖娴在《明报》撰文指出,过去几年,医学及公共卫生专家掌握公共政策话语权,强调严防疫情,忽略了平衡抗疫与社会经济。新加坡的防疫政策,基本上与世界同步开放。但香港及大陆一直都没有放宽,直到2022年下半年香港才比较宽松一点,但与世界各地距离甚远。
阮颖娴指出,香港的防疫措施在2021年可能是一个胜利,因当时疫苗刚推出,人类还未建立对病毒的抵抗力,严厉措施令感染人数非常少,筑起围墙,墙内经济活动如常。但2021至2022年全世界逐渐开放,全球供应链重新建立,人与人、国与国交通趋频繁,继续不放宽防疫措施,令经济停滞。
文章指出,香港防疫政策后知后觉,与部分卫生专家坚持将感染率降至零不无关系,而这不一定是香港社会的共同愿望和整体利益;坚决清零令香港恢复步伐缓慢,蹉跎岁月,很多人因经济逆境而生活困苦。各国同时放宽,香港却继续封闭,犹如孤岛,可能有长期影响;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在做生意,香港没法参与,人才及企业只好离开,而人才举家迁出有固定成本,流失了未必回来。
阮颖娴认为,香港放宽防疫政策与北京推出「新十条」的时间非常巧合,这给人跟风的印象,并不科学,须知道「一国两制」下,香港放宽防疫政策不必与大陆同时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