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拱白菜”执念,平淡看待高考后的成长
街谈
高考前夕,曾经说要拱大城市“白菜”的衡中毕业生张锡峰接受媒体采访。张锡峰表示现在他非常迷茫,对选择的计算机专业很后悔。如今一晃到了大三,又面临是否考研的选择,他直言厌倦了应试。
2021年,张锡峰在《超级演说家》因为“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的言论,引发不少的讨论。有说这种表达太粗鄙,有说这样的理想不够高级,张锡峰因为这个言论火了。不出意外的话,这段言论会伴随他很长一段时间,媒体会跟踪他的成长经历。在大学就读多年,如今成长得如何,对于“去大城市拱白菜”这样的理想,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些问题都很吸引人,当然构成了一个很好的故事,因为类似的观点很有代表性,而他的成长经历、观念变化自然也会受到解读。
现在张锡峰是否还有“去大城市拱白菜”的执念?相信在高校就读多年后,他的心态会平和很多,这种想法也会逐渐得到修正。当然,设身处地地想,这并不意味着当年的那个张锡峰,就真的会让他感到羞耻。农村的孩子立志去大城市工作和生活,张锡峰演说中通过略显粗鄙的表达,把这种想法说了出来,可能这样的人生理想有些庸俗,甚至可以说已经过时,只有在三四十年前这种理想才会得到认同——曾几何时,路遥的小说激励的一代人,讲的何尝不是一个去城里拱白菜的故事。放在现在,这样的想法显得格局不大,甚至可以说反映了认知上的某些短板。
可换位思考的话,也不难理解,现实中还有很多考生,他们只想着通过上大学来换一种活法,城市就是他们遥不可及的梦想。这是他们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所决定的,你无法苛责,相反多少会理解他们的处境。
并非每个考生都有广阔的视野,只有看多了外面的世界,或者有幸受到周围高人的点拨,才会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很多考生都没有这样的便利,他们的高中生活相对封闭,来不及了解外面的世界,只是一门心思花在做题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要求他们在认知上高常人一等,实在是强人所难。想必很多过来人都会记得,高考后分数公布,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头雾水,面对自己从未见过的那些专业不知所措,自己的兴趣是什么,那些专业代表着怎样的未来,以我个人的体会,那是人生第一次真正感到迷茫。
很多人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即高考就是自己的人生巅峰。高考后踌躇满志,但当真正去到大学,发现大学生活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甚至所学的专业也非自己所喜爱,这个时候大学就逐渐被祛魅。同样,当你进入就业市场,也要调整心态,大学未必是好工作的通行证,那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竞技场,必须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现实中有多少人,自己所读的大学,成了日后唯一能够炫耀的资本。如果要实现新的成就,尤其对于来自农村的孩子,进入大学后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因为高考分数是会骗人的,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张锡峰说厌倦了应试,是否说明他存在这种情绪?对此我们不得而知,但作为个案,他的成长经历以及现在的困惑,对于很多人来说的确是一种提醒。
张锡峰的人生当然还有着无限可能,上面这些分析只是一种友善的唠叨——切勿以为读了大学剩余的人生就有了保障,即便你来自名校,“去大城市拱白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放下这种执念,平淡看待高考后的发展,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
□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