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决心已定,明年风向大变

中国经济的风向要发生巨大变化,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当下经济困境中最现实、最急迫的问题都一一给出了答案:

经济发展重新成为最重要的任务,过去激进的措施将放缓,下面跟上面打架的政策将被禁止,而财政输血将代替货币放水避免金融空转,至于稳就业直接说了一个“更”字。

总之,一切都在为解决当下的经济困境开绿灯。

今天,我就从那些看着都让人头大的专业报告中,为大家梳理最能影响明年的关键词,看准风向,抓住机遇。

纵观这次会议,第一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紧迫”。

比如会议提到: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别惊讶,这是会议原文,就是这么直白,有点像村头村长喊话。可以说,解决经济困难的紧迫感已经呼之欲出。

第二个关键词,是“直接”。

会议直接点出了当下经济问题,原文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等。

这传递出一个信号,决策层已经认清了现实——现在老百姓的兜里确实已经没钱了,大量产品卖不出去。无论是2023年的消费降级,青年失业率,以及各种企业的倒闭潮和投资的衰退,已经成为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现实。

第三个关键词是财政上的“吃紧”。

财经纪律和过紧日子被突出,比如: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大家都没钱了,党政部门都要紧着花,明年各地的公务员降薪潮,肯定还要继续。

第四个关键词,是“发展”。

就在之前我们还在强调“发展与安全”并重,而这一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已经成了最新的提法,而且久违的“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也再次出现。显然,现在上上下下都明白了,不发展才是最大的风险。

第五个关键词,是目前被广泛关注的“先立后破” 。

千万别小看这种先后顺序的转变。众所周知,从2017年到2022年,中国其实经历了一场“暴风骤雨”式的调整。可以说。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变化的阵痛”,可以说,这次会议提出“先立后破”,其实就是宣布了激进的调整将告一段落。

如果将中国经济的变革比作一场手术的话,之前是快刀斩乱麻,现在则已经进入伤口缝合和恢复期,需要的是慢慢地打针吃药,主打的就是恢复市场信心。

第六个关键词,是“政策不能打架”。

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而且特别提到了对非公经济一致性的评估。

翻译成白话就是,严禁“政出多门”的政策,以及个别政府部门“乱作为、瞎指挥”的做法。这种上面鼓劲,下面撤火的错配感上面也很恼火。比如今天刚刚说要扶持中小企业,明天就来了个税务严查,今天刚说完要促进就业,明天城管就开始整肃街道。可以说这种政策乱象,事不大,但危害性极强,不仅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更是严重伤害了人们的情感和信任。

第七个关键词,是“财政输血代替货币放水”。

按照会议的说法就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简单说,高层已经意识到金融空转和货币传导失效的问题,明年要通过财政的直接输血,才能保证经济的快速企稳。

财政将主要通过大工程、大项目、扩大地方专项资金、减税降费,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方式,给经济进行定向输血,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和社会面的资金流动。

第八个关键词,是“科技创新”。

原文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也是要拼经济的重点,背后还是“国计”而不是“民生”,简单说背后还是“大国博弈”。而且这次特别突出了“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现在毫无疑问已经是接下来科技爆发的重点,而且美国进展迅速,这关系到大国博弈的胜负,对我们来说,紧迫性太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