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净值银发群体“吸金效应”发酵,险企扎堆布局高端康养社区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金华 上海报道
在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号召下,保险资金打造的康养社区是专攻高端银发群体的特殊标的,自10月以来,各大险企仍在加大对该领域的布局,并且从成熟的一线模式转战二线市场。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中国平安、泰康保险、太平人寿、国华人寿等多家险企共计投入超88亿元人民币,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布局康养社区。以泰康保险为例,上海泰康之家、申园养老社区开业近十年,同时泰康之家·锦绣府养老社区已开业运营;泰康之家·静安府养老社区近期正式落地,泰康在上海打造的“一园双府”养老布局正式形成。
“高端康养社区带来的吸金效应仍在不断发酵,泰康作为最早进入市场的险企,其成熟的运营模式显然得到了高净值银发人群的欢迎。还有很多保险巨头这些年都在重金打造闭环康养社区,说明市场需求仍在增长。”上海一家险资康养社区运营负责人田秋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多家险企康养社区投运
近期,一批险资康养社区投入运营。
10月11日,国华人寿旗下的养老社区——合悦家上海普陀国际康养中心,获颁不动产权证,并正式迎来首批入住客户,标志着该康养中心自启动以来进入实际运营。据悉,该项目投资建设金额超7亿元,包括259套独立养老公寓、92张护理床位,以及超过5000平方米的康养会所和1000平方米的为老服务中心。
同日,位于北京顺义区的中国太平·玉兰人家也正式投运,成为中国太平旗下第五家正式投入运营的重资产养老社区,其规划总建筑面积17.7万平方米,房间总数1387间。社区总投资46亿元,建筑面积约17.7万平方米。整个社区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已经建成并已于2024年6月正式开业,二期工程预计在2027年建设完成。
10月23日,中国太保旗下的太保家园·武汉国际颐养社区正式开业。这是太保家园第9个投入运营的养老社区项目。该项目位于武汉市汉阳区,建筑面积约12万平米,总投资约17亿元,由三栋高层建筑和三栋多层建筑组成,共有约1300个养老床位,配备太颐餐饮、恒温泳池、spa水疗中心等20余个生活配套空间。
10月26日,泰康保险集团旗下的养老社区——泰康之家·瓯园在浙江温州正式开业,这也是泰康在全国投入运营的第22家、浙江第2家医养社区。据悉,泰康之家·瓯园占地面积约7.5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13.3万平米,总投资约18.4亿元,可提供约1300个养老单元,瓯园在试运营的3个月时间里就已入住约130位长辈,预订超358户。
10月30日,泰康之家·锦绣府养老社区也在上海开业运营,同时宣告泰康之家·静安府养老社区正式落地。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这些新增险企康养社区的总投入就超过88亿元,还不包括另外一些保险巨头尚未对外宣发的康养社区项目。另外一个趋势,则是保险巨头将康养项目进一步布局到三线城市。
就在10月16日,新华保险宣布与成都德慈医养中心、甘肃金益康医养中心、上海复星星堡中环养老公寓(二期)签署合作协议,在成都、兰州、上海推出三家优质合作康养社区,这也是新华保险首次在西部地区扩展合作康养社区。
除了重资产养老社区之外,不少保险公司以“轻资产”或者“合作协议”的方式入局养老社区业务,以满足客户对于养老资源的需求。6月以来,新华保险分别与中信养老旗下两家养老社区、复星康养旗下三家社区签署合作协议,以轻资产的方式布局养老社区业务,以覆盖更多城市和市场;今年3月,大家保险集团旗下的养老品牌“大家的家”在湖北省武汉市落地,成为大家保险旗下第十六家城心医养社区。今年5月、6月,大家保险运营的南昌永叔路城心社区、“天津泰安道城心社区”两家社区正式开业,此外,年内还有位于成都、杭州、上海的三家养老社区样板区对外开放参观。
除了已经投运的康养社区,今年上半年险资不动产投资显著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包括平安人寿、中国人寿集团、阳光人寿、众安在线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宣布出资购买位于多个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的十余个产业园区、办公楼等不动产项目。
11月3日,有保险业内人士透露,除了租赁和作为职场自用,不少险企将购得不动产自建康养社区进行战略运营。例如去年12月,太保寿险成功竞得广州天河区一地块,该地块将用于建设太保家园广州天河国际颐养社区、源申康复医院项目,打造成为中国太保在华南地区的大健康、大养老区域服务中心;去年10月,泰康人寿也成功竞得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一地块,该地块将用于建设广州市黄埔区泰康之家·粤园二期项目。
“在产业园运营方面,险企在医疗、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也可以通过自身资源,拉动产业园区的生态圈建设,进一步提高产业园入驻率和招商引资的情况。”对此,上海一位地产业内资深人士施璐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专攻高净值人群
事实上,随着我国银发浪潮的到来,养老金融市场的规模未来会达到数十万亿级别,而险资投入的高端康养社区,尽管目标人群是高净值银发族,但同样能获得不菲的长期回报。不过对于消费者而言,面对众多的保险康养社区品牌,选择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买一份保险并不难,最主要的还是社区服务。我参观了不少的养老社区,家里老人都已经过八十高龄,肯定不适合那种旅居式养老,那么我在为自己购买保险服务的时候肯定考虑老人能够提前享受入住资格;或者我为孩子投保,我目前还不需要享受这种权益,又该如何选择险企的产品呢?”11月2日来自上海的夏女士受访时坦言。
记者也了解到,剔除轻资产合作项目,截至目前,险资已推出了近20个自有养老社区品牌,较为知名的包括泰康保险的旗下的“泰康之家”、中国平安的“臻颐年”、中国太保的“太保家园”, 中国人寿旗下的“国寿嘉园”、阳光人寿旗下的“阳光人家”等。
“当前,险企自建的康养社区品牌大都带有连锁模式,这种模式的定位也是为高净值银发族实现旅居养老自由,不过这种模式同样带来较多的挑战。首先,客群定位不精准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能够实现旅居式养老的银发族基本都在65—75岁之间,而75岁以上的老年人能够实现旅居养老的比例毕竟在少数,所以连锁模式的康养社区品牌重点人群还是当地的银发消费群体;其次部分险企未能深入洞察老年人群的实际需求与支付能力差异,导致产品设计与市场推广策略难以精准对接,影响了市场渗透率;再次,支付能力限制是制约旅居养老市场扩展的重要因素,高昂的费用门槛使得普通用户难以承受,限制了市场的广泛覆盖。”AgeTravel咨询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指出。
在该人士看来,险企康养社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多环节、多服务商的合作模式增加了统一管理和监控的难度。此外,旅居式养老还面临着淡旺季现象明显的挑战,如何平衡供需关系,确保服务连续性和客户满意度,是险企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