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洪水资源化 强化供水韧性

北高雄许久未降雨,月世界的滞洪池几乎干枯。(林瑞益摄)

高雄近年来的水情不算宽裕,因为经历干旱时期,有感于水资源可贵,高市府超前部署,于十八罗汉山附近筑起水堤,让水资源可以渗至地下水层,落实「洪水资源化」的概念。善用水资源,以备不时之需。

去年3月曾发生高屏抢水事件,高雄市长陈其迈表示,高雄过去1年支援台南善化水库1亿吨水。时任经济部长王美花也在到高雄视察抗旱水井挖掘时说:希望「有水大家用」,共度难关。高雄市近年来透过多元取水方式,储备水源,就是希望不再靠天吃饭。

与其他县市相较,高雄在过去两年多来属于降雨较少的地区,屏科大土木工程系教授丁澈士说,高屏地区不同于其他地区,地质坚硬,可以落实「地下水库」,也就是利用集水廊道将地表水渗流至地下水层,借此让地下水位提高,以备不时之需。

高雄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教授吴明淏也指出,因应极端气候来临,下雨时就要想办法把水储存起来备用,因此,高市府近年来积极想尽办法储水。

民间方面,有了之前抗旱经验,许多洗车业者都准备大水塔因应,更有洗车业者加装了废水回收系统,善用每一滴水,节能减碳。在楠梓的日月光公司,自2015年启用中水回收系统后,至2023年3月11日,中水回收产水达3000万吨,相当于省下高雄所有民众约20天的用水量。

也有民众指出,有了之前抗旱的痛苦经历,他们在近来都会善加利用水源,例如把清洗罐子的水集中起来冲洗马桶或浇花,以淋浴代替泡澡,盼能带动大家一起节水。

目前高雄水情正常。除了希望早日天降甘霖外,陈其迈日前也指示,因应气象署预估降雨量偏少,同时也不排除急降雨的情形,已请水利局与环保局加强排水及侧沟清疏工作,另外,区公所对辖内易积水点也要加强巡查,避免有落叶阻塞水沟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