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跨界结合生态永续 海墘艺术聚落门牌挂牌仪式暨音乐会

大安区海墘社区民众鲸鱼造型门牌,将为社区创造出耳目一新的风貌。(台中市政府提供)

大安区海墘里民展示鲸鱼造型的门牌,让民众感受公共艺术的造型美感。(台中市政府提供)

大甲弦乐四重奏与男中音,在现场演唱动人的曲目,社区居民徜徉在悠扬乐音中。(台中市政府提供)

台中市文化局补助大甲爱乐室内乐团,办理「艺乐!寻找海线公共艺术计划」公共艺术推广活动,昨天在大安区联合里民活动中心举行「海墘艺术聚落门牌挂牌仪式暨音乐会」,社区居民及爱好艺术民众热情参与,感受公共艺术与音乐对话的跨界魅力。

参与彩绘门牌的罗小姐开心地说,大安区海墘里以前叫做「海翁窟港」,这个海墘的门牌用海翁(鲸鱼)的造型,告诉来访的朋友这就是我们的家!海墘里长王胜宗表示,透过参与鲸鱼门牌绘制,社区里民对海翁(鲸鱼)有了更深刻的情感连结,同时更凝聚对社区的认同感。

文化局专委程泰源说,台中市设置公共艺术作品数量屡居全国年度之冠,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各区公共艺术作品已达564件。今年更有3组团队获得补助,结合表演艺术及社区参与办理公共艺术推广活动;大甲爱乐室内乐团为台中市110年度杰出演艺团队。

「艺乐!寻找海线公共艺术计划」,自今年7月起邀请艺术家林龙杰创作「鲸生华」公共艺术作品,并陆续办理公共艺术讲座及工作坊,带领社区民众制作艺术鲸鱼造型门牌,不但强化了在地环境与艺术的连结,也为社区创造出耳目一新的风貌。

昨日举行的艺术聚落门牌挂牌仪式暨音乐会,由艺术家林龙杰将彩绘鲸鱼造型门牌致赠给海墘里,未来将挂上活动中心大门,与〈鲸生华〉公共艺术作品互相辉映。大甲弦乐四重奏与男中音则在现场演唱「青春岭」、「月亮代表我的心」等动人曲目,社区居民徜徉在悠扬乐音中。

大甲爱乐室内乐团郑宥媃团长强调,为响应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s)所倡导的保育海洋生态理念,这几次活动除介绍公共艺术作品,也尝试加入生态教育活动,让民众感受公共艺术的造型美感,以更多元跨域方式体验环境与艺术的连结。